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54 阅读

8:35~9:00
王传福董事长、王念强总经理介绍公司2019年经营概况,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盈利情况;股东收益及分红计划;各业务板块行业概况,营收及变化情况等情况。

2019年企业经营回顾
年内,本集团实现总收入约人民币127,739百万元,同比下降1.78%,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63,266百万元,同比下降16.76%;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53,380百万元,同比上升26.40%;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10,506百万元,同比上升17.38%。三大业务占本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53%、41.79%和8.22%。年内,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人民币40,145百万元,同比下降23.42%,于本集团总收入的占比下降至31.43%。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补贴退坡及部分地区提前切换国六标准拖累行业首次出现产量及销量均同比下降,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亦有所下滑。集团凭借核心技术的研发,设计团队的多元化及产品结构的完善,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年内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集团继续推进王朝系列车型的更新换代,年内发布了数款车型,包括全新一代「唐EV」、全新「宋Max」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全新「元EV」、全新「秦EV」以及迭代车型「宋Pro」等,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外观赢得市场一致好评。2019年,「元EV」、「唐DM」分别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名,其中,「唐DM」销量更是在售价人民币20万以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里一枝独秀,进一步巩固了集团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年内,是集团e系列产品的开启元年,集团分别推出了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e系列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年内陆续推出「e1」、「e2」和「e3」等车型,为集团发展贡献新的增长点。
纯电动大巴领域,集团纯电动大巴在北京、三亚、澳门、香港、拉萨等全国众多城市继续投入运营,整体运营情况良好并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口碑。在海外市场方面,集团继续扮演「公交电动化」的先驱角色,引领全球公交电动化的浪潮,向英国、智利、荷兰、挪威、新加坡、法国、丹麦、加拿大和印度等地完成了电动大巴的交付。
在「7+4」战略布局下,本集团不断拓展在专用车领域的渗透,致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全市场覆盖,助力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深圳市纯电动泥头车推广使用实施方案》,为泥头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国率先形成纯电动重型货车使用的示范效应。年内,集团泥头车实现数千台销量,为商用车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集团亦继续推动传统燃油车业务的发展。2019年7月,集团推出宋的全新迭代产品「宋Pro」,外观延续了「DragonFace」家族设计,并搭配「DiLink2.0」智能网联系统,燃油版上市以来广受市场好评,连续数月销量破万并持续攀升,成为燃油车业务增长的新引擎。「宋Max」车型凭借较高的颜值和性能,在中国MPV市场继续保持前五的销量排名,继续为集团带来稳定的销售贡献。然而,受燃油车行业的整体需求下降及集团老车型退出市场的影响,年内集团燃油车销量亦有所下滑。
年内,集团供销体系的开放开启新的篇章并取得积极成果。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通过与丰田的合作,将综合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及品质控制能力,进一步巩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助力打开集团零部件的海外供应,实现集团的长足发展。此外,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就汽车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年内,集团与华为联合发布了手机NFC车钥匙,为集团用户带来更便捷、智能的交互体验。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集团「云轨」及「云巴」作为低成本的城市轨道交通解决方案,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年内,本集团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户并取得一定进展。未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项目的开工建设,预计相关业务将为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2019年,集团凭借在金属部件领域的长期经验、领先技术及优秀质量,在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占有率继续处于领先位置。年内,3D玻璃、陶瓷、塑料以及组装业务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3D玻璃、陶瓷以及组装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大幅增长。但受行业整体需求波动,金属部件业务收入及盈利于期内有所下滑。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方面,集团持续推进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产品出货量快速提升,业务增长迅速。汽车智能系统方面,除了配套集团全系车型以外,亦积极拓展外部市场,与国内和海外汽车品牌广泛展开合作,预计未来将成为本集团新的营收贡献点。
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持续取得突破,前端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服务并满足不同战略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本集团启动全球化布局,扩充产能,打造海内外的先进制造基地。在国内深圳、惠州、汕头、汕尾、韶关、西安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年内新增的长沙基地已顺利投产,位于中山、西安等地的新基地亦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海外方面,年内在欧洲新增的两个生产基地已投入量产,在东南亚地区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启动。
本集团二次充电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铁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工具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年内集团旗下传统电池业务实现稳定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此外,光伏市场于年内有较为明显的回暖,给集团光伏业务带来一定增长。
2020年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望二零二零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前景更加不明朗。但随着欧美相继出台进一步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国内,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补贴进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车将迎来行业洗牌,加速优化行业结构,促进行业健康稳定的增长。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将积极求新求变,把握行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推进产业链开放融合,完善产品布局,巩固竞争优势,提升品牌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业务稳步增长。
二零二零年,面对新能源领域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将持续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其中即将推出的全新高端车型「汉」,凭借0.233超低风阻、百公里3.9秒的加速、超过600公里的续航和卓越的外观设计,备受市场关注。同时,「汉」首次应用高性能碳化硅MOSFET电机控制模块和集团刀片电池,为「汉」的出色表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随着集团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迭代、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车型的发布,有望带来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新增长。
在公共交通领域,比亚迪一直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先,追求技术可靠和高效稳定,推动国内外城市公交系统完成绿色升级,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集团将持续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城市公交电动化」变革,以优异的品质完成已获取的订单,实现业务的进一步增长,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此外,本集团也着力强化对专用车领域的渗透,在各领域积极推广电动化,成为集团新的增长点。作为这一变革的引领者,比亚迪将会努力探索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模式并将其推广,实现排放最小化的同时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本集团将注重提质增效加大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增强产品综合竞争力。此外,随着更多国际化设计团队的加入和全球设计中心的落成,集团车型设计软硬件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推动集团车型设计迈入新阶段。
经营策略方面,集团将继续加大供应链体系开放,积极寻求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深化业务供应链市场化进程。此外,集团也积极探索并推进子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市场化,激发各业务板块的活力,充分展现其价值。
在轨道交通领域,本集团将积极推进低碳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的推广及已获订单的实施和运营工作。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同时强调要加快新基建建设,有望加速轨道交通的发展。
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会积极拓展高端客户,着力推进技术多元化,深化客户合作关系,提升产能和技术水平,争取更多订单。凭借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及国内外工厂的布局就位,集团即将在5G时代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在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智能系统方面,集团将加大投入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中长期发展提供动能。
二次充电电池方面,集团将积极推进新的技术应用,并拓展客户基础,推动相关领域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光伏业务方面,随着补贴项目和评价项目的落地,海外市场需求增加。集团将以此为契机,拓展海外市场,以高效能、高质量的产品为新一轮的增长奠定基础。

9:15~10:00
王传福董事长
Q&A:
1. 新车型‘汉’何时发布、定价、销量预期?
汉是比亚迪在2020年的重磅车型,是公司花了5年时间打造的。首先他是安全标杆,其次是性能标杆。比亚迪从事电动车多年,一直把安全放在首位,去年各种安全事故高达百起,提醒了我们要以安全为重。刀片电池应运而生,具备了长寿命、长续航,强化了安全的标杆,我们可以把自燃从字典里抹掉。性能方面,我们在做产品定义时就想做中国B级车的新能标杆,无论是加速、智能化、操控方面都需要得到体现。同时我们还请了欧洲的设计团队,车型的外观、内饰上也能形成新的标杆性。我们相信月销应该能在3000以上,B级车里这个销量也能成为一个标杆。
‘汉’上市定在6月底,电池是在重庆工厂生产,目前3月底开始小批量供应电池。
2. 除了‘汉’外,后续还有什么新车型发布?定位和定价策略?
新能源车目前的门槛并不高,比亚迪这几年主要是储备了很多核心技术。从D-link,D-pilot,碳化硅,刀片电池等领域都是业界领先。在我们发布刀片电池后,欧洲、日本的车企根据我们的产品来修改了他们的产品战略,整个车型规划都重新地进行了修订。因此比亚迪未来3年的汽车都会逐步替换至刀片电池。
DM双模是比亚迪的又一核心性能,此前DM倾向于性能,但经过几年的储备我们认为目前的DMI是燃油车的终结者。未来DM将分P和I,一个追求性能,另一个追求经济性。我们推出“购置同价、使用更低”的概念,大幅拉低消费者选购DMI车型的门槛(购置税减免+7k左右的补贴)。基于多年的技术研发,我们推出了一个42%燃油效率的A循环发动机,叠加DM方案和刀片电池,形成了我们自己的DMI方案。明年全系双模车都会更换这套系统。油耗可以做到百公里4L,加速比燃油车2s,价格还一样。未来我们打算把比亚迪的燃油车都转换成比亚迪的双模车,使消费者从燃油车过度到电动车上更平顺。
3. 市场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公司有什么方案来实现发展的目标?
国家会陆陆续续出台一些利好政策,可能就在4月底、5月初推出,对新能源车的消费增长形成推动力。
从企业角度来说,我们通过加强售后服务,提升汽车智能化(NFC钥匙),增加对公出租车(金融方案、质保打包服务)、网约车领域推广力度等方面都在做努力。未来几个月,大家会看到比亚迪和各地政府一起推动的出租车电动化的项目推进落地。
4. 电池业务外供的进展如何?现有客户和量?业务分拆的进展?
我们对电池的发展方向做了很深入的分析,5年前就坚定投入这一领域的研发。我们和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洽谈刀片电池业务,有很多都开始定点,目前不便进一步透露。目前刀片仍然用的LFP方案,虽然三元也可以(能量密度可进一步提升30%以上),但我们还是先把安全放在首位,要让安全深入人心。我们如果要更快的抢占燃油车的份额,就需要在安全性上有突出表现。或许未来当电动车份额提升至40%后,可以适当考虑推进三元方案的刀片电池。
我们的计划,约在未来3年左右会逐步分拆电池业务独立。但需要考虑公司治理、产品更成熟、份额稳定等方面因素。
5. 业务分拆,半导体已经公告,后续会有哪些时间节点?大致估值,参与方有哪些?
公司分拆的目的是通过分拆,让业务独立上市,有利于他的长期经营。早期公司的垂直整合战略获得了一定成功,但随着规模增长,经营效率下降的弊端开始显现。因此,拆分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效率;其次才是筹资。希望分拆后的公司管理层对他们的客户、员工、股东都要负责。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对外的供货量接近40%-50%了,最先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先对其进行拆分。但我们储备了许多项目,未来会成熟一个,拆分一个的方式。
其他版块还包括:电池、弗迪动力、科技、商用车,甚至还有云轨项目也有可能。
6. 疫情影响,行业受到冲击。目前公司对新能源行业怎么看,去年销量预计?
全年包括燃油车内,预计会有-15%的下滑。但考虑到可能出台的全国及各地政府的消费刺激政策,是有可能把行业下滑控制到-10%以内。
新能源方面国家更加重视,多部委和地方政府也都在积极筹备,陆陆续续会出台一些短期大力度的补贴政策(到年底前结束的,可能最多接近3w-4w元/台的补贴力度),因此考虑这些政策的支持,全年销量会与去年持平,未来3个季度稳步增长。
7. 集团2020年销量目标多少?其中乘用车、商用车结构?完成这个目标的措施?
我们希望今年的新能源销量与去年持平。商用车由于海外疫情蔓延,我们觉得Q3逐步缓和后需求会逐步恢复。我们有信心实现持平或微增的目标。
8. 口罩产能、定价、利润率?
口罩肯定不是比亚迪的主业,比亚迪是2月1号开始生产口罩的,主要是出于社会责任考虑。我们动用了全集团的加工中心、技术工人来转产口罩。2月、3月主要供给政府,包括广州、深圳、坪山、长沙,甚至外交部。口罩产能4月-5月开始就是根据订单来备产,都是收到定金后开始建立产能,目前产能在每天2000w只,还在以每天300w的速度增长,只要有订单都还能增加。利润方面,这是微利的产品,主要是原材料涨价太多,可能会有些利润,但还是类似传统工业品。
9. 云轨业务未来订单情况,收入指引,融资情况?
我们19年云轨、云巴已经开始盈利了。考虑到今年的基建加大力度,最近巴西萨尔瓦多、巴西圣保罗17#、6月还有个印度的单子;国内也有6-7条线也开始做。地方债发行速度很快,地方中央债已经不算地方总的债务,因此各地政府通过地方债拉动云轨业务,今年可以做到60亿以上的销售额,明后年希望可以每年翻一倍。
10. 和丰田的合作情况?
这个项目双方诚意很高,汽车产业输出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一次技术输出,我们用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技术来展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
11. 疫情对智能手机行业的影响,全年业务的能见度?
几大客户的产品份额都是在增加的,虽然有些客户的确是在全球范围砍单,但我们拿到的订单还是在增加的(产品份额、产品线、价值量)。
Q3、Q4,目前接到的客户指引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全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能有两位数的增长。
未来几年比亚迪电子会围绕三大领域进一步垂直整合,不仅有结构件,还有组装、研发的服务提高盈利水平。同时还会拓展新的产品线、提升产品份额。
12. 投资人关注北美大客户的情况,能否详细介绍?
虽然去年在A客户上只做了几十亿,今年有望突破100亿,但仍然属于刚起步的状态,我们希望未来能持续高速增长,提高在A客户中的份额。
13. 公司在19年的期间销量下滑,但毛利仍然提升,公司有哪些举措?
商用车上接到了海外订单、深圳本土渣土车的订单的毛利率都比较高。乘用车板块也做了很多积极的成本创新,电池上的成本下降幅度也比较大。两方面结合,对毛利提升有很大帮助。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54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54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54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54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54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54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54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54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54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54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92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