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54 阅读

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定位于工业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者,致力于满足流程行业产业自动化的需求。近年业务发展坚持战略方向。我们提供控制系统产品供应商转型到提供解决方案,业绩表现上来看,解决方案占比大幅提升,业绩收入也大幅增长。
行业增速:
2020~2021年DCS市占率28.5%~33.8%,细分行业化工51%,石化41%,建材29%,这三个排名第一。APC软件市占率28.6%,提升1.6百分点,安全仪表系统25.7%,排名第二。2021年公司在建材(增幅+92%)、制药(增幅+67%)、电力行业(增幅+38%)取得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业务转型,业务转型是以工业软件为重点发展的方案,工业软件业务收入8.7亿同比+63%。新行业方面,锂电新能源领域,合同1个亿以上,生物医药突破关键客户;公司战略是做解决方案,扩大喇叭口,2021年大项目占比在提高,增幅超过90%;解决方案是以产品体系为基础,包括石化、化工、油气、能源、医药、食品、冶金、建材、造纸等行业。
产品:
目前有重点发展工业软件,有七大类工业软件:数字孪生,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资产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工业AI,共计216款工业软件。生产安全领域推出AS高级报警管理,包括人员定位软件等。中控重点推平台+工业APP,打破传统制造业数据分成独立传递。基于工业系统,实现数据扁平化,打破数据孤岛,形成有效协同。
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未来五年规划,要做市场洞察,“五看三定”:看行业看宏观看金融对手看客户,产品层面,2021年中国流程工业自动化总规模1361个亿,目前国产化率不足50%。DCS国产化率48%,工业软件不足50%,10~30%多,未来市场空间方面,扩大市占率有比较大的空间。行业方面,行业增速大多不足6%,有些到2026年增速还是可以的,未来化工行业从2022~2026年会由168亿~260亿,CAGR13%,石化9.6%,制造业11.8%,冶金10.4%,这几个行业复合增长率高,中控做全行业,聚焦鼓励技术升级,数字化转型,在化工石化油气抓住机会,发展电力冶金制药,发展核电风电锂电池基础能。
中控可参与的市场到2026年4000亿以上,海外2000亿,国内2000亿。仪表市场800亿,工业软件330亿元,控制系统248个亿,DCS:132个亿,SIS:37亿,PLC:64亿,运维服务150亿,工业软件330亿元,其中工业软件空间比统计口径还要更大,行业需求现在是逐步被挖掘的,工业软件空间预计是会增长的。
出海:
大力做海外业务,在目的国引入国际化人才,目前在全力开拓国际石油化工巨头的业务。5S为业绩增长起到作用,过去几年有100多家,未来要建300家,
战略:
2021年7月引入咨询公司,全面向标杆公司,全面开展管理变革,推进企业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从战略到年度计划有完整的体系,中控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2026年公司设定目标,要做到自动化领域亚洲第一。
Q&A
业绩回顾和展望:
Q:今年考虑到疫情的因素,二季度和四季度的展望?
A:中控客户量比较大,民企和国有企业都有,收入季节性规律还是有的。一般一/二/三/四季度15%/25%/25%/35%;今年来看也是四季度最高,四季度有集中的验收。整个三季度的收入和二季度收入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Q:IPO募投目前进展的程度?
A:产能不够的时候阀门外购生产,现在两个生产线都在建设了,计划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投产,可能生产产能能提上去。拿到订单有产能可以增加自主加工的比例。
Q:2020年订单增长的原因?
A:订单增长主要原因1)战略转型过程中大规模发展解决方案业务,过去工业软件增幅比较高。2)市占率方面,公司自身产品能力有所成长,2019年~2021年分别为25%多/28.5%/33.8%。3)行业比较景气.
2022年订单情况,4、5月份疫情严重 ,对订单略有影响。上半年增长情况需要看6月份实现情况。
软硬件业务占比:
Q:软件和硬件新增产能的占比情况?
A:软件收入8.7个亿,5个多亿控制系统一起销售,3个多亿是独立销售的,新增产能和存量产能界限并不清晰。目前国内市场新增市场占比70%,存量30%,中控占比相当;欧美发达市场新增40%,存量60%,未来国内会和欧美市场相似。
软件:
Q:工业软件MES合同的构成License和实施服务的占比?
A:实施服务是包含在总价当中,占比较少。项目基本是投标的,客户在上一个项目的时候,报价的构成包括软件、外备件、工程服务等,具体比例没有。Mes业务有一定占比但是在逐年下降。因为1)现在其他几大软件业务量在增长2)MES标准化程度的工作在推进。沉淀行业内MES的标准化。
公司内部已经不按MES归类,目前七大类,人员定位等用于生产管理和生产安全方面,。揭阳石化的项目,签合同的时候第一次中标1.9亿,200万吨乙烯,2000万吨炼油,控制系统9000多亿,工业软件9000多万;内蒙古某项目控制系统570万,工业软件1700多万,最终2280万。这还是需要依靠1)依靠客户关系的转变2)对客户需求的挖掘。
Q:平台+APP的形式公司能达到什么程度的标准化?
A:同一个行业里生产运行和设备工艺有一些标准化,管理相关有个性化。公司在尽量实现软件标准化
Q:软件的研发方向?
A:软件有七大类,这七大类都是公司工业软件发展方向。数字孪生里面,原来是有一些软件,现在也在开发流程模拟软件,今年计划要上市发布。公司的战略是平台+APP,客户有需求时,公司就会去做。
Q:仿真系列产品的展望?商业模式?
A:流程模拟会推出新的软件,预计下半年会发布上市。会放在解决方案里一起售卖。
Q:其他软件类,有潜力做出来的是哪类?
A:生产安全、数字孪生可能增长会快速一些。供应链管理,在线流品调和。
行业拓展逻辑:
Q:石化盈科做的不好?公司为何还要做石化?
A:中国企业做的不好,公司争取要做好。1)自主可控,突破一些限制,需要发展公司自己的能力。2)公司的全球人才也可以去引进。
Q:短期工业软件突破的重点是否是大客户?是否是因为付费能力?中小公司怎么推?
A:AR销售、SR解决方案、FR工程实施形成铁三角。通过此组织架构去推业务。主推大客户的原因1)付费能力问题2)客户意识问题。车间主任和工厂厂长对数字化和智能化需求偏弱。
在和客户交流过程中要推解决方案,推工业软件。公司不能只关注大的,也要关注小的。小的主要靠组织来支撑。
下游情况:
Q:下游周期性?
A:按照过去几年,2021年收入和增幅比较快,中控业务收入主要不来自于当年的订单,主要来源于2020年和2019年。1)中控整体发展会做解决方案,会把业务量做大2)提高市占率,是公司过去增长的主要原因。整体增长来源于战略转型。
整个行业的周期性不存在,因为行业比较多,中控做全行业的,行业周期性对公司影响小;公司目前主要是扩大产品、扩大业务量,提高市占率。看公司竞争对手的复合增长率,中控复合增长率比较高。
远程诊断维护:
Q:远程诊断维护系统技术实现方式?研发储备和市场空间?
A:市场空间大。目前问题是客户的接受程度,需要一些转变。这个技术可以提升效率,未来成熟之后可以作为产品进行销售。
Q:远程诊断维护会其他设备维护吗?
A:也有维护,是在基础设备层面上的。这项工作是因为疫情,根据市场情况把原来没做的东西加速实施了。
Q:运维业务收费模式,毛利率展望,远期定位运维服务?
A:收费模式:备件全款之后发货,点检干完活收钱。这部分业务增长并不快,利润非常好,现在公司也要大力发展这个业务。
第三方产品的业务也是有运维的。第三方产品运维毛利率不如以前的运维。今年公司成立专业服务部专门做运维,公司要加大控制系统运维业务的拓展。备件的销售,点检运维业务,毛利率较高。第三方运维和自主产品运维目前都放在运维业务,这两项发展的重点是自主产品的运维。
仪器仪表:
Q:仪表市场如何规划?
A:仪表2026年市场800多亿,公司主要产品是阀门、压力变动器、安全栓、分析仪、流量仪表等产品,阀门、分析仪、变动器市场大一些,阀门占比400亿。国内厂商主要在做中低端,高端在跨国公司手里。中控要1)提升主要产品2)突破大客户,包括三桶油3)会大力发展分析仪、流量仪表,会收购并购补充产品。
公司还是要拓展市场,扩大市占率,对关键的仪表会发展,部分自己做,部分并购,扩大业务量。
Q:2026年800亿元,是整个仪表市场还是公司已经做的产品?
A:公司自己做的。开关阀280多亿,条件阀220多亿,流量仪表68亿,水分仪表47亿元,气分仪表41亿,压力变动器51亿,物业位仪40多亿。目前总共做了800多亿。
Q:仪器仪表国产化的趋势在加速吗?
A:国产化发展需要以产品为基础。仪表发展慢的原因是产品能力问题,多数为中低端发展。生产仪表的能力上存在差距。大型客户的高端需求国产替代难。
Q:从仪器仪表到系统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A:1)竞争对手是从控制系统再到生产仪表2)做生产仪表在行业knowhow也要有一定积累,但是在大型装置里基本碰不到他们。
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控制系统主要解决多控制点,多参数,温度、流量压力、液位、信号传输等问题,技术有很大的不同。仪表阀门解决的是材料、压力问题等问题。
附加值大部分在控制系统,还没有遇到过做仪器仪表为主。客户一般主要要找做控制系统。
Q:仪表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A:里面有部分外购仪表。
Q:仪器仪表高端产品一般用向哪些场景?
A:大口径的阀门,一台20~30万,价格高,国内没有的,或者在特殊环境中使用的。
蓝卓:
Q: 蓝卓的发展情况?
A: 蓝卓做平台+APP,公司可以用蓝卓的安卓OS也可以用其他产品。目前和公司的关系是,蓝卓是一个业务相关产品。5G方面,中控技术独立在发展5G融合技术,重点发展设备技术和工艺技术。公司合作要找客户和工艺设计院合作,和关联方之间业务十分清楚的,部分项目会有合作,比如采购数控系统。
新能源领域相关:
Q:新能源产品形态?后面要出的新出的产品形态?毛利率?长期展望?
A:新能源:核电、风电、锂电池、储能。核电有一定的积累,市场也很好。风电、锂电池、储能用PLC为主,太阳能也用DCS,现在也在开发装备级PLC。产品具体计划要下半年出,今年会发布上市的工业软件。新能源PLC这块毛利率水平是比较高的。
新能源行业占比的目标,长期目标是行业第一,近期目标不明确。
Q:新能源领域对手?
A:对手不确定。汇川不在里面。
Q:中控太阳能的关系?
A:中控太阳能的实控人是中控的董事,但没有股份的关联关系。领域上区分的比较明显,中控太阳能会用中控的系统。新能源这部分不会有合作。中控太阳能的技术领域和中控技术是不同的方向。
S2B:
Q:S2B平台进展如何?毛利率影响?
A:S2B主要发展两大类业务,待采业务和联储联备。联储联备是发展重点,平台中商城建设,产品运营,产品交付这两年都在做这些基础工作的开发,目前已经准备好了。目前处在业务量快速发展的阶段,预期今年业务量会有快速增长,收入翻1~2翻。毛利率在10%左右,个别会高一点,会对总的毛利率有影响。
Q:S2B和蓝卓协同和侧重点重点?哪个会成为MRO平台?
A:应该是后者蓝卓。工业操作系统也叫平台,主要侧重技术领域,解决客户问题,叫工业操作系统+APP。S2B是商业模式,是基于线上交易交付,更多面向客户,给客户提供产品。
Q:S2B平台规划?
A:S2B平台主要是卖第三方产品,未来主要是开拓商业模式,联储联备模式建起来。需要建设仓库和库存,可以做几层仓库设置,关键是需要把模式建起来。要找若干家客户,找到有共性的产品,每家付一定的备件基金,对客户来说可以少花钱,同时公司也可以为多家客户提供备件销售。
Q: 联储连备的商业模式?
A:目前10%的毛利率,做大之后对供应商有议价能力,有议价空间,商业逻辑是存在的。集中客户需求,向上游去要优惠。
Q:哪种品类是容易做出来?
A:现在不做原材料,主要是MRO。
Q:客户拓展方式?
A:中控要建立平台的原因1)公司有100多家5S店,有地面销售团队2)客户积累,2.4万客户。3)目标客户和现有客户重叠。
这个业务也涉及安装和维修,会单独收费,自己的产品自己做和供应商的产品供应商做。
Q: DCS与S2B业务拓展的关系?
A:DCS系统可以掌握一些设备运行时间、更换周期等数据,业绩设计是可以调用部分数据帮助指导他的采购。公司内部也成立了大数据部,数据出来给到5S店的人员,针对性的向客户开拓业务。数据需要和客户谈好。
毛利率:
Q:中控工业软件盈利排序?
A:工业软件是盈利的,控制系统更赚钱;但是有些项目没有工业软件也做不到,工业软件有一定需求;控制系统和工业软件分开核算比较困难。公司工业软件是很赚钱的,8.7个亿,5个亿混合合同。基础类的软件毛利率高,不需要太多实施。报警管理软件,超额导航很赚钱。软件价值量会和定制化程度相关。
Q:毛利率水平的展望?
A:目标维持2021年,公司要求毛利率不下降。第三方产品和自有产品需要分开看。公司对产品BO毛利率要求提升。1)业务快速增长过程中外购对毛利率有一定压力2)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对价格提升有一定压力
提升毛利率的方法1)内部在做全流程降本2)扩大工业软件的销售,以此提升毛利率。
Q:制药和电力毛利率下滑的原因?
A:制药和电力行业毛利率波动的原因:电力毛利率波动大,热电毛利率还行,火电毛利率低,核电毛利率非常高。毛利率需要看当年电力结构。
制药外购的仪器仪表比较多,自主产品的占比较低,公司发展策略是更多推工业软件,提升毛利率。
Q:工业软件毛利率展望?
A:下降的原因是工业软件每年60%的增长,客户软件的需求部分需要外购,拉低毛利率。未来会大力发展,每年会有新的软件产品出来,当公司发现某一类产品需求量大的时候会推出响应工业软件。
海外拓展:
Q:海外业务规划占比30%,基于什么逻辑?
A:1)公司工业软件技术和产品的能力是在的2)海外市场比较大,想要实现高速增长海外突破也是必须要去做的。亚洲第一的目标一定要走国家道路。
Q:公司海外突破的变化是什么?
A:以前都是海外直销,一直做的不好。现在改变营销模式,在目的国设公司,1)解决了一些当地的要求2)招聘本地人员,熟悉本地市场3)引入外籍人员。
核电:
Q:核电环节壁垒?
A:核电要求高,产品需要定制化开发,DCS在其他流程工业里费用程度很高。中控从2010左右。目前已经有很深的积累了,目前每年都有1~2亿的产出,目前主要在中核。
新老客户:
Q:现有的客户里面产品需求?老客户的需求是?
A:70%新客户,30%老客户。老客户的需求是新的功能、新的需求。SaaS这两年也在做,去年有一些应用,但现在总体量不大,公司在做尝试。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54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54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54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54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54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54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54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54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54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54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38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