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43 阅读

会议内容:中科创达春季策略交流会

会议时间:2022.03.14

会议形式:线上电话会


基本情况介绍

收入情况:

2021年的公司实现收入4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7.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是6.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5.96%,从15年到21年年复合增长率是37.32%,整体保持快速增长。分业务看,智能软件业务营收占比40%,智能物联网占比30%,智能网联汽车占比30%,智能软件业务收入是16.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33%。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2.24亿元,较上同期增长58.91%,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2.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2.87%。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应收账款占整体的收入比重2021年是31%,2020年为30%,变化不大。大的应收账款都是全球知名的客户,包括知名的机器人客户、车厂客户、芯片客户、iot客户,从客户质量来讲没有坏账风险,但物联网领域客户收款的账期是60天,而物联网要进行生产制造付款帐期的是30天。


应付账款方面,在手订单比较充足,为了物联网业务的持续增长而采取的必要措施。2021年单季度的收入已经超过4亿元了,所以物联网的备料也增加到2.7亿元。2020年年底物联网备料是6700多万,由于收入在快速增长,所以备料也在快速增加。但是由于芯片的短缺、物料的短缺等原因,去年备货多是为了今年的快速增长做准备。


客户占比方面,前5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在2021年26%,比2020年的29%有所下降,说明整个的客户的收入体量以及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度都降低,经营会更加稳定。


毛利率方面,毛利率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汇率,海外客户占比多,日元和美元在去年受汇率影响是比较大的,排除了汇率影响,和2020年毛利率基本是持平的,


再融资项目:

边缘计算

由于汽车智能化、软硬件分离,上次再融资项目主要围绕智能汽车展开,当时布局有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这次再融资是因为看到了更大的一个产业机会是在于:1)边缘计算的爆发,由于物联网未来都是整个的device,实时性要求高和带宽复杂程度高,很多数据交换都通过边缘端进行沉淀,中央计算机会把device端的数据进行沉淀,通过边缘段计算和云端进行整合。同时边缘计算是非常碎片化,没有形成标准化,所以公司可以围绕客户和应用场景去实现标准化,来实现整个的场景的通用布局。2)扩展现实,因为扩展现实会成为边缘计算的比较重要的设备。未来整个的设备和元宇宙的发展会形成连接,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一个重要的入口。3)随着算力水平的增长,算力网络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个是由运营商主导。综合来看,物联网领域从边缘计算到扩展现实到算力网络等,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合,面向于未来的物联网来进行深入的布局。


2. 整车操作系统

布局整车操作系统因为:1)未来汽车会从座舱域到驾驶域延展,形成驾舱融合的趋势,2)整个汽车的从单一ecu到现在dcu再到未来CPU的中央系统平台,打造整车操作系统是面向未来布局汽车领域的核心。


二、Q&A

Q:智能驾驶目前的一个进展,业绩节奏如何?

A:智能驾驶有两个方面:1)给客户提供纯软件支持,基于高通平台给长城项目提供的软件支持,2)在苏州成立畅行智驾公司,布局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软硬一体方案,今年主要任务是推出相应产品、拓展定点客户,公司的产品是基于高通的8540做的。现在的进度已经有了a样,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会有相应的产品展出,今年主要是投入期,明年做量产,自动驾驶领域的收入体量今年也会逐渐出现,预计在汽车收入中占比10%。


Q:为什么跨过智能驾驶直接布局整车操作系统?

A:智能座舱以安卓和Linux为主,自动驾驶以QNX为主,各个系统供应商不一样,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足,公司做整车os已经在进行多域融合了,打通汽车底盘、座舱、驾驶域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计算平台。未来芯片平台也会形成一个驾舱融合的状态,从高通的8155平台,到去年8295平台在相应的产品中有整套解决方案了。驾驶平台用到的是8540(和8295是同一个架构),预计今年或明年下一代平台是87系列的平台(座舱芯片带自动驾驶的功能)。公司在整个中央计算平台中形成整个汽车OS的核心竞争力。


Q:如何看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和未来增速?

A:公司从13年开始布局座舱,在CES展出了基于8155和8295座舱方案,又整合了低速泊车实现跨越发展,在座舱领域竞争力处于领先的地位。1)客户结构方面,公司目前在亚太居于首位,除了中国客户,会不断拓展欧洲、日本市场,今年欧洲市场是拓展重点,之前欧洲市场因为疫情影响开拓速度滞后其他市场,拿下欧洲市场后,叠加高通芯片座舱平台的技术领先优势,未来市场份额有望全球第一。2)座舱软件发展空间大。座舱是人机交互的入口,感知、3d效果、多屏联动等都需要软件定义,未来还会融合更多驾驶功能实现软硬一体、多域融合,座舱软件依然有非常巨大的空间,这是在不断坚定布局的。3)芯片格局来看,从8155-8295-8795,算力增大伴随着软件的增值,除硬件的算力需求外,其余的算力空间都有软件定义。未来手机和座舱融合,座舱和物联网融合,XR和座舱融合都都是可能展开的。


Q:座舱向智驾拓展,单个项目的价值量趋势如何?

A:IP+软件方案。从过去 IVI娱乐系统到多屏联动、3D效果、360度环视、DMS、人脸识别、低速泊车的方案整合,软件价值量在增加。公司不仅仅是单一的IP授权,而是以IP为基础承接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和车厂合作研发,不依赖与汽车的出货量,而是取决于车厂的软件布局。


Q:公司汽车领域芯片平台的合作伙伴有哪些?

A:汽车芯片合作非常多,13年布局从瑞萨和TI开始,后来维尼尔和高通从非汽车领域切入。座舱芯片领域,目前高通涵盖了全球主流的二十几家车厂。自动驾驶领域芯片平台有维尼尔、mobileye、高通、地平线和黑芝麻等。自动驾驶刚开始跟高通合作,未来向开放式平台发展。黑芝麻本来就是创达投资的公司,合作比较密切,地平线J3J5和公司也有合作。公司和英伟达的合作是基于Orin的视觉平台,是它在中国区的第一家战略合作伙伴。芯片平台是客户的选择,所以公司会与芯片厂商广泛合作来满足客户需求,叠加公司的软件能力,来形成快速产品迭代和客户价值体现。


Q:公司会面临主机厂压价行为吗?

A:车厂软件开发中会遇到问题,软件门槛非常高,需要合作伙伴解决。公司2000万体量以上的大客户在增加,公司和客户共同研发,低成本、高效率,帮助其快速出货,这是公司的价值,再者软件领域可替代的厂商较少,所以不太有压价行为。从客户增长速度和大客户体量来讲,公司在软件领域是始终占据核心位置的。


Q:物联网整个场景比较碎片化,公司是怎样平衡碎片化场景和平台化软件,最终解决方案的形态如何?

A:1)以os驱动整个物联网发展。创达在os层把碎片化和不标准东西逐渐标准化,以物联网os为核心,建立云端边整个场景,把面向于不同产品不同的场景的抽象化,比如面向安全、声音、识别、视觉、传感技术、通讯协议站等中间件都可以进行相应的组合,从而实现os层面性不同场景的标准化。2)标准化软件搭配不同芯片实现软硬一体出货。智能硬件方面,机器人中面向低端的家庭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面向高端的行业机器人,采用的芯片平台是不一样的,型号不一样,算力也不一样。用逐渐标准化的软件去结合不同的芯片整合形成物联网软硬一体出货。目前整合的芯片厂商有高通、英伟达、QNX等,对软件需求高,根据客户需求推出解决方案再去出货。边缘计算方面,边缘计算设备+整套os+云端管理方案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软件标准化基础上,以os为核心驱动多样化物联网场景。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方面,定义device和不同的云端包括第三方云端、私有云等整合,去解决每个痛点和场景。


Q:物联网业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子?以项目为主还是以产品为主,标准化程度如何?

A:物联网主要以产品为主,已经实现了软硬一体,是以商品销售形式出货的,比如机器人产品、视觉产品,AR、VR产品,可穿戴产品,手持设备产品等。软件做好后采购芯片,芯片整合形成模组实现软硬一体出货,这是物联网主要的产品形态。边缘计算给客户提供的是边缘计算站,包含硬件、软件、后台云工具等,也是以产品的形态出货。


Q:物联网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未来随着物联网业务占比变大,整体毛利率走势如何?

A:除去汇率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与20年基本持平(20%+)。未来物联网业务毛利率会持续提升,主要原因是: 1)前期是产品投入,后续随着出货量增加,效能会变大,毛利率会改善。2)在物联网进行广泛的布局,除了模组产品,在边缘计算,智能行业里面都在相应布局。边缘计算本身的毛利率会大大提升,因为边缘计的盒子之外会提供相应的软件、算法,附加值高,毛利率比模组多。3)面向行业客户,给客户提供的是基于场景的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不光是硬件产品,毛利率也更高。所以,就今年看,毛利率改善是能够实现的。


Q:公司物联网业务和其他厂商的区别?XR和无人机订单公司提供的方案什么样?

A:公司与其他厂商的区别是:1)创达是以物联网OS来驱动物联网整个发展。其他厂商是供应链体系,通过模组供应链来驱动。公司物联网业务中近70%以上都是海外客户,头部客户对软件能力要求高非,公司把软件做好,和芯片整合驱动物联网。2)公司物联网是以计算为核心的,会往通讯去渗透。通讯主要是做5G模块,日本、韩国的高端客户都会有5G模块的出货。其他物联网厂商做通讯模组,对os的要求较低。


公司在XR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去年高通XR产业大会当中,创达作为它XR战略合作伙伴给大家阐述了XR发展战略,作为XR产业联盟创始会员加入。公司XR产品以软件为核心,软件包括不仅是XR相应软件,也包括视觉、光学软件等,还和芯片厂商成立联合实验室具备检测认证的能力,公司XR覆盖的客户也是最多的。此外,未来可扩展现实有非常大的空间,基于现在的XR产品进行融合视觉,融合多个功能,把整个XR产品建立成未来虚拟世界的一个接口。


Q:手机业务超预期增长是由于价值量或体量的提升吗?提升动力来源于什么?

A:去年手机业务40%增长已经超出了整个行业的增速,主要原因:1)客户覆盖广,经验丰富,成熟度高。全球排名前10的安卓系统客户均为公司客户,从芯片层到整个的基础系统层再到中间建成,从定制再到标准化再到产品化,多年经验成熟度高,能够不断引进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痛点,赋能客户提供软件研发效率,产生源源不断的收入。2)通用平台避免重复研发投入,从而提高效率。手机厂商和软件研发团队是一体的,打造通用平台避免重复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比。创达面向不同客户同时展开研发,面临的问题是全面的,避免面向单一客户研发所导致的特异化问题,效率高叠加技术能力强,给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定位于手机厂商的首选软件合作伙伴,手机业务是公司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石。


Q:公司人员扩充中遇到的管理方面的挑战如何?未来的人效趋势?

A:肯定会遇到挑战,例如管理半径和沟通半径变大,但创达那么多年发展过来,系统组织也在不断的升级。例如,公司还是以小团队运转去实现产品迭代更新;公司也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工具,如IT工具管理,软件工程管理,飞书系统管理,人员绩效通过ORK管理,提高组织效能。此外,HR团队也是业务、技术人员,是一个业务体系,能有效招收、培养人员。总的来看,公司还是有充足的能力面对人员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布局。


未来面临人员增速必须分业务来看,目前公司布局在手机业务的人比较多,汽车业务方面,授权模式、自动驾驶研发对人员的要求不是线性增加,需求比手机人员需求低。物联网方面,物联网做的是产品,形成了软件的方案,现在物联网领域1100多个人承载了将近30%的收入体量,所以未来的增长并不是靠人增长,反而是靠产品经理定义产品实现收入增长。未来公司还是会坚定不移进行人才布局,打造新产品和技术优势。


Q:公司Q1的业绩和订单的增速预期?订单交付进度是什么情况?

A:三个业务Q1的增长不会低于全年指引。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43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43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43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43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43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43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43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43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43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43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382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