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72 阅读

【主持人】:各位领导好,今天我们请来了闻泰的吴总和邓总为我们分享公司2020年度的一个预告,公司在下午发布了整体2020年度的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90%-123%,接下来我们先请邓总为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邓总】:各位投资人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本次电话会议,今天我们年报的业绩预告已经发布了,经过我们财务部门的测算,预计2020年我们实现归母净利润24-28亿元,同比增长91.45%-123.36%,虽然看上去下线比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股权激励、资产减值、投资损益,以及为新客户新增投入的研发费用,其实公司的业绩是非常稳健的,在去年我们发三季报的时候,披露了股权激励、资产减值、投资损益对业绩的影响,四季度资产减值的影响,但是股权激励还有差不多1.5亿需要摊销,投资损益的金额确实也比较大,因为四季度股价是下行的,又有LP的架构,收益是跟股价的波动密切相关的,这个金额也是比较大,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通过审计,所以我们无法给大家准确的数据,但是大家可以参考三季度的数据。

    另外我们为新客户新投入了六七百名研发人员,导致研发费用大幅度上升,也影响了我们的利润,虽然对短期的利润有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为闻泰未来的高速增长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虽然我们整个业绩预告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其实也出来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第一,我们的公告披露受益于公司通信业务进行国际化布局并优化客户结构,2020年国内国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持续强劲增长,从2018年三季度开始,虽然新客户、新机型的陆续上市,闻泰的营收和利润都屡创新高,高增长一直延续到2020年的Q3,在2020年Q4我们承受的压力和2018年上半年非常类似,这也预示着我们2021年的高速增长,我们的客户一般向我们滚动更新13周的需求预测,其中四周以内的需求可以转化为真实订单。

    所以根据我们目前的管理层预测,闻泰的通信ODM业务2021年第一季度的需求预测数据是3000万台,预测的金额是100多亿元,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约13%,闻泰通信ODM业务的竞争力在整个行业是有口皆碑的,我们的客户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几乎所有品牌公司的第一个ODM项目都是交给闻泰,都是闻泰开发出来的,在这方面相信未来会给大家更多的信心。作为带领行业不断突破的开拓者,闻泰在行业里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最近大家非常关心上游供应链涨价、缺货,这的确对我们做项目的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我们虽然可以和客户协商调价,但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我们也抓紧和客户再确定很多新的项目,因为很多新的项目是在供应链涨价之后订的,是在价格最高点的时候确定的,所以后续的利润空间都是有保障的。同时供应链的大幅波动对闻泰来说其实是一个难得的增长机会,因为新供应商的挖掘正是客户选择闻泰核心的原因,在现有供应商产能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客户是需要通过闻泰寻找和挖掘更多供应商的。闻泰的采购比例也会因此有所提升,从而带动营销和利润的增长。

    第二,我们的预告里面也说了,受益于全球消费比和汽车企业持续渗透,功率半导体业务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强劲增长,安世约45%的营收和利润来自于汽车,因为疫情的影响,去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相关企业的业绩普遍都比较差,我们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但是从第三季度开始,全球汽车市场开始强劲反弹,其中功率器件需求量猛增,这个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安世的业绩也开始强劲的增长。我们2020年第四季度安世半导体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创了新高,我们在去年也开始了对安世东莞封测厂进行改造升级,我们之前完成了58亿的定增,其中有十几亿是用于安世东莞工厂的改造升级,提升效率和产能。同时我们去年也在欧洲新增加了一条8寸线,并将一条6寸线改造成了8寸线,再加上我们在去年也开始加大外发代工的比例,特别是增加一些中国这边代工厂的份额,从而提升了整体的产能。在此次汽车功率半导体的涨价潮中,虽然我们安世半导体没有大规模涨价,但是凭借我们产品结构的调整,仍然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高增长。之前安世毛利比较低的二极管占比比较高,45%,毛利相对较高的ESD、逻辑跟模拟占30%,毛利最高的MOS只占25%,从2020年Q3开始,我们开始降低和暂停了部分低毛利产品的工艺,将产能释放给了高毛利的功率器件产品,明显的提升了我们的净利润和毛利率,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提升MOS在整个营收的占比,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提升50%以上,相当于现在的25%翻一倍。安世新客户的开拓方面其实也是非常顺利的,我们近期在国内已经和多个大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者备忘录,后续有望快速提升在于中国市场的份额和营收占比。我们在临港12英寸的车规级晶圆厂也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预计将与12月份完工,明年,就是2022年的1月份开始安装设备测试,2022年的7月份投产,预计2023年达到满产的状态。安世现有的晶圆厂和封测厂都在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效率和产能,相信无论汽车还是消费,都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空间,根据我们管理层预测,2021年第一季度MOS器件的需求预测数量是10亿颗,预测器械金额是1.3亿美金,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约30%。

    第三,我们加大了对新产品、新客户拓展方面的研发投入,为未来持续增长夯实了基础。为了开拓白美的运营商客户以及其他的新客户。我们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大幅的招聘新的研发人员,我们大概增加了七八百研发人员,按照人均3万每个月的人力成本,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虽然研发费用快速上升蚕食了我们的利润,但是这跟我们在2018年上半年的巨额投入一样,这些新增的研发项目、新的客户必将为闻泰未来的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2020年,特别是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我们承担和消化了很多非经营型的费用,降低了很多成本,但是2021年除了我们之前公告过的4.6亿的股权激励以外,已经没有其他太多的可能会影响净利润的负担,而我们的新客户、新项目也都将在2021年陆续上市,刚才列举了我们很多管理层预测的数据,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总的来说一季度的需求非常强劲,我们也看到2021年闻泰巨大的增长空间,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非常坚定,也非常有信心。

    最后我想跟大家强调的是,闻泰不是那种甘于平庸,谨小慎微、无所作为的公司,当13年前我们从IDH转型成为中国第一家ODM公司;当6年前我们做出巨大的牺牲重组上市;当3年前我们冒着巨大的风险放弃第一大客户,勇敢的开拓新客户,为整个行业开拓了2亿台的新市场;当2年前所有人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下,我们用338亿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这是中国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半导体收购案。当2020年我们再一次向大家觉得闻泰不可能涉足的领域进军,闻泰每一次突破都带来巨大的增长,这一次也不例外。现在我觉得所有的利空,我们已经在2020年第四季度消化了,我们整个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非常有相信,我相信在各位的支持下,我们一定可以为股东、为客户、为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我们大家创造更加的惊喜。

    另外我强调一下,因为我们和很多客户都签了保密协议,所以我们无法对外披露具体客户的数据,所以请大家在接下来的提问中也不要提及客户的名称。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邓总,您讲的非常详细,我们接下来直接进入Q&A的环节。


【提问】:邓总您好,我有一个数据算着对不上,假如按中值算,利润26亿,但是我们前三季度已经实现利润22.5,这么一减可能只有3.5亿的净利润,四季度,如果按照四季度汽车市场的情况,我们去年安世那块可能有12亿。这么算的话,四季度这块3.5的利润是不是大部分都来自于安世半导体的,这么来讲ODM这块的利润是不是只剩一点点。您看我这个算法要不要简单给我解释一下,因为我觉得有一点点对不上。


【邓总】:因为我们这次公告只是一个区间,现在所有的数据都未经审计,所以我可能无法给你准确的数据。其实我刚才已经讲了,第一,相关元器件涨价的确对我们成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老项目,我们自然要求客户调价,但是中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我们新的项目都是在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定的项目,都是有利润的项目。

    第二,我们在三季度的时候就已经有股权激励,包括资产减值,包括投资损益,对三季报已经有比较大的影响了,四季度也有,但是四季度没有资产减值,还有1.5亿的股权激励费用需要摊销,因为四季度的股价很弱,安世GP、LP的架构,这个架构现在还没有拆,过两年我们才能拆掉,它这个收益是和股价波动密切相关的,四季度的股价下降的比较多,所以它也会有一个损益,这个可能金额会比较大。

    第三,刚才讲了,我们为新客户新的项目新增加了六七百名研发人员,这个导致研发费用、人员费用上升的比较快,主要是这些蚕食了我们的利润。


【吴总】:我也补充一下,我们整个四季度的影响大家也可以看到。包括ODM的影响上,我们都在下游的协同与客户部分应对,应该说这些专向在一季度我相信是逐步往上走的,并且我们可以看到新项目的情况,因为5G新项目基本上都在12-1月份开始签订,当然了,后续的5G项目会更多,我们看到几个大的品牌厂商,基本上在最近都放出了1500-2000万的5G标书,后续的5G项目上来以后,因为它整个BOM成本其实是基于现有的成本价格,这个切换以后,将近2021年,大家对整个ODM板块的业务,大家是可以放心的。


【提问】:好的,领导,再追问一下。刚才讲的安世有一个损益,跟咱们股价相关性比较大,这块的量价大约有一个预估吗?


【邓总】:三季度的时候好像有1个多亿,Q4的现在还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但是我估计Q4比较差。


【提问】:好的,有大约的量级我们就可以去预判,我的问题完毕,谢谢。


【提问】:领导,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刚才说从一季度来看,我们ODM的量大概增长13%,全年来看是怎么样的,因为ODM这边的产能是一直在向上走,所以我想请教一下全年怎么看。第二,刚刚您也提到了,可能有一些原材料影响我们集中消耗在了去年四季度,您可以展望一下,大概在2021年我们单机ODM的盈利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这两个问题。


【邓总】:我们在前天回顾证监会可转债的发挥说了一季度的预测,一季度预测我们出货量是3000万台,从目前到手的预测订单可以看到大概有3000万台。从全年来看,因为一季度都是比较淡的,一季度在全年应该是最差的一个季度,但是去年的情况比较特殊,今年2021年一季度仍然算是相对比较低的,如果我们在一季度都可以做到3000万台,全年肯定是1.2、1.3亿台以上,我觉得这个还是可以确保的。

    第二就是你刚刚说单季利润问题,因为现在预告只是一个区间,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我们单季的净利润差不多20块钱,四季度明显承受了压力,我刚才讲了,我们现在进来了很多新的项目可能是有利润空间的,甚至是比旧的利润空间更大,所以我觉得你可以按照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预测,没有问题。


【提问】:2020年的投放量大概是多少。


【吴总】:总体上有提高,关于单季盈利能力我也说一点,去年前三季度大家可能看到有一个大概的估测数,实际上到2021年,单季有两个影响因素,大家可以去看,一个就是我们前面也提了,5G的手机,基本上签单是从12月份、1月份开始的,现在有大量新的订单放标放出来,我们知道整个5G手机,从货值的角度大概在1000-2000块钱都会有,以前我们接的单,大量是叫千元机。所以总的来看,新替换的5G单子,我的货值肯定是往上走的,如果对照原来的千元机,获值往上走也就意味着我们可盈利的空间,或者可盈利能力有向上提升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我们一直在讲产品化,我们是从服务型公司向产品化公司的转型升级,因为以前服务型的公司,我们很多项目可能就是RQRI这种设计需求,花6个月去把它做出来,再去制造、采购,可能有这么一些模式。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模式,比如说可能70%、80%,甚至有一些产品是100%的设计完成,客户过来直接就选用了,100%采纳的这种产品化方案模式,基本上我们的制材可能就是100%,这个会有效的提升我们的盈利能力,这种模式我们也在升级,以产品化升级的方式。当然了,也包括我们之前一直在提的SIP封装,可转债的回复里面其实也提到,我们1.2亿颗SIP封装的产能的布局,在今年二季度大家就会看到我们第一款SIP封装模块的设计方案,第一个就能卖,到时候大家就能看到。这方面配件的产品化也会进一步加强,整体方案的产品化、配件产品化都会加强我们后续在ODM业务这块单机盈利能力、盈利空间的提升,我觉得这两个因素应该会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在2021年,甚至有一些在2022年,就是您刚刚关注的这个问题,就是单机的趋势可能会怎么样,这两个因素一定会推动我们单机的趋势稳健,并且往上走。


【提问】:领导,我想请教一下产品化的这种项目,2020年在我们出货量的占比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以后2021、2022年是怎么样的一个目标呢?


【吴总】:我们去年就有几款非常典型的项目,其实我们一直提国外的领先厂商,…我们说以前一个项目花6个亿,实际上我们国内去年6月份的时候,有一个项目花了2个月,大概70天我们就出货了,生产率可能达到80%,这个项目。当然了,项目的数量还在进一步的增长,采取这种模式的项目会越来越多,这个比重我相信在2021年、2022年也会持续地往上走。


【提问】:我们理想化是想做到一个怎么样的比例呢?因为制材率100%听起来还是挺大的。自主研发产品化最终需要在出货量里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吴总】:我们希望的这种比重是越高越好,大家可以笔店这个行业的ODM,它到最后基本上都产品化了,我们希望这种比重是越高越好,对我们盈利空间的体系、市场地位的稳定都会进一步的加强。


【邓总】:总体上讲,我们可以达到的比例我觉得应该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现在我们差不多40%多一点,我觉得未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并且可以看到我每年只是一点点,但是我出货增加一点,研发收入也增加一点,其实今年的研发收入相对去年提升的非常大。

    第二就是我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包括我生产集装电路也在增加,原来只是做整机,现在我们也做到越来越多的模具注塑,一些晶圆机构、塑料机构、中框、金属,我们都在做,这些都可以明显提升我们的毛利。今年如果我们做1.3、1.4,整机可以生产7000多万台,里面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晶圆机构、塑料机构、中框、金属。

    第三就是我们的采购比例也上升,从目前整个供应链的情况来看,客户是希望通过我们采购物料的,所以从各方面来说都对我们是利好的,而整个市场空间非常大。

    从我们对客户的评估了解来看,每个路都都有巨大的需求,现在第一大客户我们可能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长空间,第二大客户也有40%的增长空间,我们第一大客户基本上全年、大前年都没做,现在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客户,我们在全面的对接,对接有八九千万的空间,原来我们第二大客户去年也是0,他希望我们重新跟他做ODM,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需求,而现在我们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可能有四五倍的空间,但是我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空间,我每年的总量只需要增加10%不到,就可以实现更大的增长,因为我研发也增长、制造也在增长、器件也在增长、采购比例也在增长。所以不用担心去年第四季度好像有一些压力或者有一些波动,但是这个波动不是因为我们受到外界太大的冲击,是因为我们未来做更长远的规划,去开拓更好的客户,有更多的投入导致的波动。


【提问】:我再追问一下,您说六七百万研发人员都是在ODM这边是吧?安世这边的研发投入增长是多少?


【邓总】:我们今年也在增加人,我们去年在马来西亚槟城新增了一个半导体研发中心,模拟的,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筹备,在上海建设我们新的中国半导体研发中心,因为之前是没有的,我们已经在上海的临港新建了我们新的晶圆厂,我们还会在无锡建设我们新的封装厂,半导体研发中心也是迫在眉睫,很快就要启动了,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筹备,具体的人数可能刚开始是几百人,未来我们肯定就很大规模了。


【提问】:我最后追问一个问题,您刚才也说了一季度看起来两个主要业务都还不错,如果从利润增长空间上,应该怎么看?销量当时有指引,并不是说13%的ODM,40%的MOSFETs的增长,从利润上应该怎么去看呢?


【邓总】:首先我刚才讲了,如果你要测算未来,可以根据前三季度的利润水平来算,这个量的增长,如果我今年的采购比例进一步上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毛利也有可能进一步上升,你可以参照去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水平来测算,具体的数据我现在还没有,你可以算一下。


【提问】:好的,领导。


【提问】:您好,我想请问一下公司对2021年的业绩有没有一个指引?


【邓总】:我们已经对Q1有一个预测,大家简单乘一下就好了,我们不方便对全年有一个,但是我们觉得肯定是比较大增长的,刚才我也讲了几个方面的增长,包括ODM,我们有很多新的客户,一季度很好,二季度、三季度很好,安世这边一季度就有比较大的增长,我们还在扩产,新的扩展可能明年7月份就投产了,所以这个空间还是很大的。


【提问】:另外一个问题,云南那方面减持的问题,现在大概到了什么一个进度,后续还有没有减持计划?


【邓总】:他们前期发了公告,两个季度,六个月减2个点,按照经营规则,每三个季度1个点。现在首先是各方面利空都释放的差不多了,最近我们的交易金额也比较大,三个月1个点可能对我们股价冲击会比较有限,不像我们去年Q4的时候整个股价下行,还有一些其他减持的压力,整个情绪上会有影响,现在除了云南、郑州之外,其他的都差不多了,所以我觉得还好。但是具体的结构可能要他们自主来决定。


【提问】:行,那我没有别的问题了,谢谢。


【提问】:两位领导,我想问一下,去年四季度咱们业绩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一季度或者是二季度原材料涨价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影响?还有一个问题,刚才说到产品化的项目,我记得你们之前ODM里面,项目它是有支付研发费用的,产品化之后,客户还会支付研发的费用吗?我就这两个问题。


【邓总】:我刚才讲了,在我们去年第四季度原材料涨价的确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主要的影响不是原材料涨价,是因为我们在调整客户结构,我们投资了很多人做新客户、新项目,相应的减少了老客户的数量,其实原材料涨价对我们影响不大,的确对我们老的项目有影响,但是对整个营收主要的原因不在这个地方,主要是我们调整新品上市的节奏导致的。

    并且它还有一个利好,就是因为供应链风险比较大,客户需要通过稳态寻找和挖掘更多的供应商,所以我们新项目的采购比例反而因此还上升了。所以我们在今年2月份、3月份财务比例相对于去年都有一定的上升。

    刚才说的第二个研发费用的问题,一般我们项目它前期费用一定的比例,30%、40%或者50%,不同的客户不一样,会有一些打一部分钱过来,我们启动研发,在研发完成,进入转产,进入生产阶段,他可能再付一笔钱,是这样子。


【提问】:现在咱们不是已经产品化了吗?我们跟客户谈的时候已经有一个现成的产品在那里是吧?相当于已经研发完成了吗?还是怎么说。


【邓总】:我们现在很多项目在研发当中,有的马上要转厂。


【吴总】:就是说这些产品的方案其实已经完成了,70%、80%的设计已经完成了,属于我们预研的方案,客户直接选型的方式。你前面提的研发费用,其实在这种模式里面我们提了,这个模式里面我们讲不是提供的设计服务,而是说你购买的是我整个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解决方案的定价,所以我们前面也强调了产品化。


【提问】:相当于研发费用也包含在机器的成本费用是吧?


【吴总】:如果是这种产品方案的形式,应该说我们的盈利弹性会更大,这一点大家可能也是比较理解的。


【提问】:好,谢谢。


【提问】:领导您好,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四季度业绩增速会同比去年放缓,之前四季度相比前一年、前两年它算是一个旺季。我想问一下四季度的业绩您是怎么看的?


【邓总】:我刚才提了,但是我没有讲的太细,我可以稍微跟大家讲细一点。第一,我刚才讲了,第四季度原材料涨价导致我们老项目的利润是在压缩的,但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这跟2018年的情况一模一样,2018年上半年我们投入很多人力、很多资源去研发我们新的客户、新的项目,导致2018年上半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因为没有新项目上市。其实去年第四季度是非常类似的,因为我们没有某个客户在四季度上市的项目,因为7、8月份项目没拿,拿的是四季度的项目,我们在11、12月拿下来5G的项目,但是是今年二季度上市的,我们也没拿另外的客户在四季度上市的项目,四季度我们为什么没拿?因为我们要为新的客户储备人力,如果我们拿来了老客户的那两个项目,就没有人去做新客户了,所以我们四季度上市的机型就少了,出货量相应减少了,所以导致整个业绩稍微有点压力。


【提问】: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因为其他项目的周期被拉长了,也不太想这么急,目前也没有说有的项目它会很快出结果,现在基本上这个项目周期已经被拉长了,相对于前几年。


【邓总】:老客户的那几个项目在四季度也是会有比较大的量,我们就会失去另外一个新的客户,因为新的客户是年底才跟我们定的项目,到今年二季度、三季度才能够持续上市,因为这个新客户是5G,更有价值、空间更大,所以我们放弃了之前的两个项目。


【提问】:我能理解其实老的项目应该是4G的,新的项目应该是5G的。


【吴总】:对,5G为主。


【邓总】:我可以稍微讲一下,在去年第四季度有很多传言,好像多在传我们失去了某个客户的某个项目,但是其实是因为这个项目是4G的,我们不想要,我们最后拿起来那个5G的项目,因为之前那个4G项目利润空间比较小,并且我们也要为新的客户储备人力。


【吴总】:我们讲老的4G项目这些,它的生命周期,大家也知道,今年是一个千元5G出货的时间点,整个5G大规模上量的第一年,千元机出来的第一点,所以整个4G的项目周期大家也可以去判断,它的项目周期一定不会太长,但是现在新进的5G项目周期,我相信基本上可以决定未来1-2年出货的保障,也是盈利的保障,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提问】:明白,好的,我基本就是这个问题,谢谢领导。


【提问】:领导,我想请问一下,咱们商誉现在是比较多的,年底存不存在商誉减值的问题。


【邓总】:这个我们在前几天回给证监会的公告里面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从目前的测算来看,我们没有商誉减值的计划,也没有这样的风险。


【提问】:好的,谢谢,我没有问题了。


【提问】:我想问一下安世,说是四季度产品结构在调整,MOS这块占比在提升,能介绍一下四季度整个产品结构吗?MOS、二极管、逻辑、ESD这些占比的情况。


【邓总】:我们知道MOS占比是最低的,但是毛利最高,需求非常旺盛,之前大部分都是按照毛利比较低的二极管、晶极管,所以我们调整了产品结构,没有大规模涨价,因为我们希望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也希望通过现有的客户导入我们更多的产品,我们现在每年更新一期,不能白更新,所以我们也不希望因为调价导致业绩的波动,未来再往下调,业绩马上就往回调了,所以没有必要,我们致力于跟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所以我们就没有大规模涨价,但是我们调整过产品结构,将产能释放给了高毛利的MOS产品。

    我们是希望在未来三年,将我们MOS从现在的25%提升到50%以上,包括我们现在在国内新建的晶圆厂也是做MOS的,这是我们未来重点的方向。

    具体现在的占比,因为这个实时波动我现在还没有拿到最新的数据,但是肯定是增加的,因为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毛利和我们的净利润都创了单季度的新高,今年一季度从目前来看趋势也非常明显,我们也特别就MOS这一块一季度的量做了一个预测,这个增长还是非常明显的,预计同期增长30%,就是MOS这一块,我觉得未来肯定是会更大的。


【提问】:还有一个问题,MOS毛利率最高,最高的MOS和最低和二极管毛利率的区间大概是多少?


【邓总】:这个区间可能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很多二极管都是很老的,1969年的产品到现在还在卖,那种都是几美分的,卖了几十年,这种毛利不可能高,而且差距太大了,我觉得说这个比例太大了,没有意义,因为太大了。


【提问】: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欧洲那边的产能新增了8寸,一个6寸改8寸,现在如果全部加起来等效8寸大概多少只产能?


【邓总】:你说制程吗?


【提问】:等效8寸,多少每日。


【吴总】:自有的等效8寸。


【提问】:对。


【吴总】:现在年产能应该接近百万片了。


【提问】: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去年四季度确实没怎么涨价,因为我们客户下游汽车这块本身也不太容易涨,从今年开始,这方面有想法或者打算吗?毕竟其他同行该涨的也全都涨了。


【邓总】:我们今年应该也不会大规模涨价,第一是继续调整我们的产品结构;第二是我们要大规模的开拓中国这边的客户,目前我们已经跟国内几个很大的汽车元器件客户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或者备忘录,我们在下周一二还会有一个新的客户可能也快签了,这方面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


【提问】:最后一个问题,能介绍一下现在我们中高压的MOS和碳化硅的二极管和MOS这块的进展情况吗?


【邓总】:碳化硅的二极管上周我们已经发了,发了好几款新产品,MOS这块我们还在研发当中,可能到年底应该是有进展的,但是现在具体的量还不确定。


【提问】:我们现在中高压硅晶MOS整个占比情况,因为我们原来的MOS是偏中低压的。


【吴总】:包括150V的料号、200-400V之间的料号,实际上我们都在全面的拓展,特别像150的,我们今年应该是有推出的,200-400V的料号我们也是有多个品类,应该会持续地推出,就是中高压MOS这块。


【提问】:好的,谢谢两位领导,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提问】:领导,我想请问一下咱们安世这边现在的产能利用率大概是多少?


【吴总】:我们的产能利用率持续地属于一个相对满产的状态,虽然说可能有一些投资者了解,在去年二季度疫情受影响的时候说是不是有影响,但实际上去年我们二季度在经营决策上也是推动整个产能处于满产的状态,目前的一个状态现在大家也能看到,无论是汽车的功率半导体还是说消费电子的领域应该说都是供不应求的,所以目前产能利用率可能是超100%,我们理解应该是超100%的状态。


【提问】:另外还想请教一下碳化硅这边,衬底、外延片,还有代工、封装,咱们这边具体哪些部分是我们可以自己,哪些部分可能要通过外采去进行?


【吴总】:我们碳化硅的料号估计同时会推出几十种,我估计接近百来种料号,整个碳化硅的二极管,目前我们的衬底是用的Cree的,但是未来可能会用我们自己布局的,或者是我们控股股东布局的,现在使用的是Cree是6寸片,外延目前是我们自己做的,现在的晶圆和封装暂时还放在外面,但是未来我们的定位还是IDM体系,因为现在还是一个上量过程,我们未来肯定要做布局,大概的情况是这个样子。

    我们后续碳化硅的MOSFETs在早期也会采用这种模式,但是我们未来整个碳化硅的布局,无论是MOSFETs还是二极管,量上来之后我们仍然还是坚持一个IDM的模式,无论是外延还是晶圆、封装,可能我们都会自己去建设自己的产能。


【提问】:我们现在晶圆放在外面是用的海外的公司还是国内的公司在帮我们做这块呢?


【吴总】:碳化硅晶圆制程目前不在国内。


【提问】:另外还想问一下,器件封装还是归在IDM这边,可能我们以后就自己做,模块封装这个未来我们会做吗?


【吴总】:其实我们一直在强调,包括我们之前也发布了一款5G的车载通信模块产品,本身承载模式也是我们未来一个发力的重点,实际上无论是碳化硅的模块,因为我们现在IGBT的团队也推动起来了,这个研发也在推进中,其实相关的车载模块以后都是我们跟安世协同业务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重点。


【提问】:我再加问一下,现在IGBT这块,有哪些部位是我们自己做,有哪些是要外采的。


【吴总】:现在我们IGBT还在产品推进的节奏中,我们希望未来能跟领导12寸的晶圆厂节奏协同起来。


【提问】:明白,谢谢领导,我没有问题了。


【提问】:领导,我还有几个小问题,一是安世这边,四季度已经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盈利水平,一季度我们看起来不错,如果从环比的角度,一季度是半导体的淡季,它从四季度的基础上还有环比的改善、增长吗?


【吴总】:我先说一下,整我们一直在跟大家讲,从2020年的三季度开始,整个功率半导体,安世这一块的出货值、订单值加试的比较快,特别在汽车这块,整个出货值,如果说能对应营收规模,基本上从三季度开始很好的恢复,在四季度我们已经实现了非常好的一个增长,但盈利能力方面我们一直在强调,因为二季度是疫情影响最大的极端,2020年二季度。在收入往上恢复之后,我们的盈利能力也是在逐季度的往上走,如果我们站在这个点上看未来两个季度或者三个季度,环比没问题,趋势性向上,因为产业的需求情况大家也见得到。

    另外一个方面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我们说从疫情中在逐个季度往上,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出货还是后续的盈利能力,我相信都是往上再提升的,这个没有问题。


【提问】:我想问一下每个季度的摊销,股权激励的摊销是从三季度开始是吧?1.5亿,我刚刚没太听懂,这是每个季度根据股价会浮动吗?摊销额还是说不会,今年好像说总的指引是4.7亿。


【吴总】:它是逐季度降低的,三季度应该是1.6的样子,我可能说的不是很精确,但是这个公告上是有很精确的数据,四季度可能会在1.5左右,往后它是逐季度降低,所以我们说整个2021年大概按照我们公告的数据是4.6亿,它实际上是逐季度降低,到了2022年只有2.2、2.3亿,它是这么一个节奏,所以这个影响我们四季度里面也是有体现的。


【提问】:刚才我们提到四季度股价比较弱,所以我们多计提了费用,这个不是1.5亿是吧?那个是什么费用?


【邓总】:是股权激励摊销的费用,我们2021年有4.6亿,2022年是2.05亿,2023年是1.07亿,2024年只有5000多万,2025年只有1000多万,越来越少。


【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我看去年逐季的利润,二季度是一个高点,从7亿涨的10亿多,这是一个正常的季节性吗?二季度比一季度高50%,还是说去年的季节性是因为一季度主要疫情压低,不应该差别这么大。


【邓总】:手机行业它是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好的,一季度一般是最差的,二季度再好一点,三季度更高,其实我们去年三季度很好,只是因为一些非经营性费用导致表观的数据不是很好看,但是三季度业绩很好的。


【提问】:像去年那样,从7亿一下跳到10.5亿,这是正常的环比数字吗?50%。


【邓总】:我觉得很好,比较正常。


【提问】:感谢。


【提问】:邓总您好,我想问一下ODM这边的问题,去年Q4,首先是研发这边,研发同比跟环比的增幅大概是什么样的数量积?


【邓总】:我现在没办法告诉你准确的数据,因为还没审计,但我可以告诉你大概的一个数据,我们六七百人,按照人均每个月3万块钱,那就是接近一两千万,半年就是1个多亿,这其实也是比较大的投入。


【提问】:这个团队是在Q4基本搭建完的是吧?


【邓总】:从Q3就开始慢慢增加了,不仅在国内,包括在台北那边也都在增加人,都是为新客户准备的。


【提问】:这个就是ODM项目,针对5G包括物联网是吧,就这个大研发团队。


【邓总】:是针对新客户的,有的是5G,有的不是5G。


【吴总】:新产品、新客户都有。


【提问】:邓总,您能拆一下Q4大概手机出货量,4G和5G的占比吗?比如说咱们有客户结构调整,4G这边同比环比的趋势应该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吧?就是占比。


【邓总】:对,但是我没办法给你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我们发的预告是一个区间,如果给你准确的数据这个区间就没有意义了,我现在还没有拿到经过审计的数据。


【提问】:或者说咱们现在的区间大概是什么财务方面的数字,或者什么业务方面的数据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吴总】:因为我们的业务现在涉及面比较广,包括海外一些业务的运营,国内业务运营,这些东西都要等完全测算之后到时候我们正式的年报里面会有更详细的情况。


【邓总】:我刚才已经讲了,对我们利润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大概是多大,大家也可以反向的算一下。


【提问】:好,我再请教一个问题,元器件涨价这边,它是包括手机面板吗还是不包括,邓总您简单拆一下,哪些主要元器件受涨价影响比较大,4G手机。


【邓总】:其实就是手机的三大件,芯片、存储、屏,这几块都有涨价的趋势,并且供应都比较紧张,芯片我们大部分已经搞定了,存储方面的确涨价了,但是我们采购的量是有保障的,只是说价格涨了一些,屏这边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大一点,但是从目前的沟通来看,3月份开始慢慢就缓解了。


【提问】:再请教一下RNC这边,刚刚讲了产品结构提升MOS这边确实发展趋势非常好,开拓的客户主要都是国内的是吧?


【邓总】:国内的进展比较顺利,我们在R特斯拉这边也是有比较大的进展,今年可能有比较大的增长,因为它有充电桩的业务放在上海临港,我们新的工厂放在上海临港,我们也跟他们前面对接,之前我们做的主要是车上的元器件,也可以导入我们安世的器件,今年在特斯拉这边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国内这边我们和好几个德国车厂,包括一级供应商最近都达成了一些战略合作,下半年应该会慢慢有量起来了。


【提问】:咱们剩下逻辑的占比也不低,包括PCB或者保护器件,除了二季晶体管以外,剩下这两个业务板块的增长趋势能简单展望一下吗?


【吴总】:整体的需求弹性,特别是在车规的功率器件这块,车规的功率器件很多人理解中高压MOS,或者说是碳化硅这些,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我们车规的功率器件无论是二极管、三极管、晶极管还是说ESD、TSV,包括这些标准逻辑的,应该整体来说都是很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弹性,我们从7月份的时候订单上量,主要的上量也是来自于汽车这个领域,因为我们自己也去测算过,仅仅是安世自己这些品类的产品,你刚刚问了几个类别加起来,一辆新能源车上可能用的量就是一辆汽油车的5-10倍。我们觉得整个汽车的功率半导体这块可能不是大家以前想象的,所经常谈的,说这个功率每年8%的平稳增长,我觉得可能不是这样的,如果说整个行业在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很高,行业的规模提升5-10倍,我觉得占我们收入比重接近45%,半导体收入比重接近45%-50%汽车功率半导体这块的业务增速,我觉得未来每年行业的增速可能是30%-40%的这么一个空间。

    所以我认为从需求来讲,你说的几类我相信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从我们现在订单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这样。


【提问】:好,我最后再请教一个问题,毛利率这边,因为Q4两块业务,可能ODM这边不到10个点,因为前三个季度稍微高一点,安世那边半导体Q4大概毛利率是什么水平?明年是百分之三十几的这么一个趋势是吧?能简单帮我理解一下吗?毛利率这边。


【吴总】:目前一个是量在往上走,需求量是在往上走的,因为我们自己的产能在扩,外面代工产能也在扩。另外一个价也在提,这个价大家也都看到了,虽然说我们没有大规模的提价,但是结构性内需有点挑单的概念,也是有的。所以整个来说,量和价都在影响。从未来盈利的角度来说,我相信我们的盈利能力可能会达到一个比历史水平还要高的情况,我认为这个是可以的,主要是从量价的角度来看。


【提问】:比如说我算2021年每个季度的收入和利润体量,至少以二三季度的体量去参照对吧?


【吴总】:我们历史上毛利率/净利润,如果参照净利润在13-15,从未来来看,如果考虑到量价因素,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做的比这些更好。


【提问】:谢谢领导。


【提问】:领导您好,想请教一下咱们目前碳化硅的布局,目前公司的订单情况怎么样,刚听那个领导说我们的衬底主要是从Cree采购,但是Cree整体来说可能它的产能扩展比较慢,我们有没有去找一些国内的衬底厂商,有没有符合我们公司标准的,未来在衬底产能上的规划,谢谢。


【吴总】:产能我觉得是这样子,几个方面,因为大家一直担心现在需求很旺盛,我们的产值跟上来,虽然整体盈利能力、价格趋势是往上的,我觉得产能有几个方面,一是本身每年技改,包括我6寸线转8寸线的产能能力,每年有10%左右的产能扩张。大家可能在2018年看我们收购报告的时候,当时提到两个厂大概每个月是6万片8寸当亮的能力,其实一年下来75万片,我们前面也提到,目前的产能其实是接近百万片,这就是每年10%扩张上来的,应该说每年10%既有产能的扩张路径,这个是不会变化的。另外一个,我们整体来看,大概有1/3的是在外面做代工的,这一块外协厂产能的合作也在进一步的提升,从全球来看,我们说安世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厂商,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技术上来说,作为大厂商我们去协调产能资源的时候,相对来说在目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外协的投片量。

    当然了,大家可能也了解到国内一些小的功率厂商,包括一些上市的,可能它很难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去拿到投片量,所以说我们代工的投片量也是在继续的提高。所以从今年到明年,15%左右产能的提升问题不大,但是在明年底之后,我们控股股东投的临港晶圆厂投产之后,应该说我们规划的40万片12寸片一年,总产能实际可做到60万片一年,投产之后到明年年底、后年,产能供给端应该对我们来说不会有任何问题了,我们IDM整体的优势我觉得也会进一步的体现,如果相比国内相关的这些功率厂商来说。


【提问】:领导,我追问一下关于碳化硅衬底这块,除了Cree我们向它采购碳化硅衬底以外,国内有一些碳化硅衬底的厂商能够符合我们的采购标准。


【吴总】:我觉得国内的碳化硅衬底是这样的,大家知道比较多的山东天岳,它属于半绝缘型的衬底材料,实际上它不是做功率的,更多是做射频衬底上,有一些其他的厂商是做导电型的碳化硅,我们也从技术上了解了一下,我讲的情况,我们说它是不是解决了微米级的插座或者纳米级的插座,微米级的插座可能可以做纳米管,纳米级的插座可能可以做二极管,纳米级的插座可能可以做MOSFETs。但是我看了一下,可能国内相对来讲,突破纳米级插座的碳化硅衬底公司应该是没有的,微米级的我们也会去看。当然了,我们自己也会在产业链上进行一个全面的布局,来侯选。


【提问】:领导,我再追问一下,未来Cree的衬底产能它是能够满足我们未来的供应吗?请领导讲讲目前碳化硅这块器件上的需求怎么样,怎么看未来碳化硅需求的展望,谢谢。


【吴总】:Cree的产能大家可能研究的比较多,其实它自己也是IDM一体化的,自己也做产品,据我们了解它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片自用的也比较多,有一部分会放到外面。现在产能的锁定,大家从产业里面肯定也能了解到,它产能已经锁定到非常靠后的时间了,产能相对来说是比较缺的,对我们自己来说,一方面我们肯定还会用现在成熟的,包括Cree的供应。

    另外一方面来看,大家也知道临港晶圆厂先投的,实际上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衬底材料我们也会进行投资,包括我们前段时间参股的基本半导体,它的做碳化硅IDM一体化的,但是它是做产品的,所以我们也会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去布局,比如说像意法半导体,它其实也是这样的,它是自己收了一下碳化硅衬底材料,自己又做外延、晶圆,实际上是材料+IDM一体化,这个趋势也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闻泰或者安世半导体,我们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方面的布局,氮化镓可能大家更熟悉,我们基本上是上下游一体化,材料+IDM一体化,那么我们碳化硅基本上也会沿着这个路线去走。

    当然了,相关的布局,有些衬底的布局并不在上市公司,可能大家也了解不多,但是从整个布局来看,闻泰、安世半导体整个布局应该说在国内是非常领先的,无论是氮化镓还是碳化硅这个方向。


【提问】:好的,明白,谢谢领导。


【提问】:领导您好,ODM这块我可能还想再问一下,刚刚听我们的意思,好像Q4这边要做一些新的项目,其实我们是把一些老的项目给放弃了,包括一些老项目的人员都挪到新的项目去了,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邓总】:不是放弃老的项目,老的项目还在正常的出货,只是说老的项目有一些是因为供应链涨价,有一些利润的损失,成本的压力。在去年三季度的时候,包括二季度的时候,我们有一些客户的项目是在四季度上市的,我们当时是没有接的,因为一方面有的不太想接4G的,想接5G的,第二是我们也要为5G客户储备能力,所以四季度上市的机型少了,相应的出货量就降低了,是这样的。


【提问】:这边新进的也是扩了很多人是吧?


【邓总】:对,是的。


【提问】:那我们大概新扩了多少人,我记得刚开始说投入六七百号研发人员是吗?


【邓总】:对,现在应该是700左右了,不仅在国内扩,在台北那边也有在增加人。


【提问】:这700的研发人员我们大概是从什么时候扩起来的,陆陆续续。


【邓总】:其实从二季度我们开始招,三季度增加的比较快,四季度就更多了,特别是我们最近有几个向的项目确定了,所以力度还挺大的,我们这段时间正在疯狂的挖人、疯狂的招人。


【提问】:我们这边新项目也会新投很多产线吗?还是只需要研发人员就可以。


【邓总】:对,我们今年不仅是项目这块会增加,会引进新的客户、新的项目,我们自己的产能也在增加,扩建工厂在今年四月份投产,新的工厂,我们在印度的工厂,占地456亩的二期预计也是在四月份开始投产,这个对我们整机的制造产能和5G的制造产能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提问】:我们新项目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开始上?


【邓总】:新的项目从3月份开始,3、4、5、6陆陆续续就开始上市了,下半年肯定会更多的。


【提问】:所以我们单把新的项目拆出来看,从Q2开始陆陆续续上量,今年Q1,包括到Q2,可能新的项目是不是基本上不能维持一个盈利的状态。


【邓总】:我们老的项目虽然在四季度有一些压力,但是我们也在要求客户调价,少数从1月份就开始调了,也有一些从2月份开始调了,有的从3月份开始调,这中间会有一些时间差,可能慢慢就有利润了,肯定会越来越大,二三月份开始有一些新的项目,这些项目本来就是有利润的,未来供应链可能价格是往下走的,这个降价的空间其实都是我们的利润空间。所以今年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提问】:明白,其他我没啥问题了,谢谢。


【主持人】:好,邓总、吴总,我们今天交流的也比较充分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今天就先这样,谢谢邓总、吴总,我们相信未来闻泰科技会越来越好,谢谢各位投资者参与。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72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72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72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72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72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72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72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72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72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72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524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