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75 阅读

参会领导:董事长,董秘


Key Updates:

1、业绩:卫宁科技一家有3000多万的影响,占创新业务整体亏损70%;传统业务,订单全年累计超过40%的增速

2、近期的互联网医院截止到2月10号,最新医院数量达到900家,累计服务量超过100万。

3、纳里健康运营分成,19年500万,20年争取突破5000万(纳里健康,18年是5000多万,19年收入6000多万,建设和运营是7:3,运营类里分微信公众号非诊疗运营和医生相关诊疗运营,医生相关诊疗运营19年是500万,邵逸夫医院占一半,200多万)。运营分润是和医院28分,咨询类的人工服务类的就是收入分成,28分,往下走,有耗材,成本是要承担的,严格来说是毛利润的分润。

4、互联网医院环节:互联网监管平台、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范畴,之前稳步进展,只有脱卡支付一直做的不好,近期脱卡支付加速。2月11号,杭州已经明确了医保在线结算,要求邵逸夫医院第一家开通,下周就能看到变化。

5、医院信息化:信息化与医疗本身的地位是不匹配的,近期电子病历数据的流转和应用出现了有很多问题。卫宁帮建的河南版小汤山A、B计划是共存的,A计划是阿里云,B计划是私有云,HIS 6.0产品的一部分用在了河南版小汤山,6.0产品支持云化部署

6、互联网医院两种模式对比

(1)卫宁从B端切入,缺点是流量不是在自己的平台,流量更多从医院进来;互联网公司平台型本质合作的是医生不是医院。卫宁和医院共建的模式对医生的粘性更高,政策认可度最高

(2)互联网公司自建平台从C端切入,和卫宁模式后期可能会有些分化,从咨询向医疗层面的转化,以自建平台为主的就很难深入了,如港股的两家公司本质还是医药电商,卖东西为主

(3)互联网医疗规范和监管是最近文件中的重点词,作为医生个体做出的服务没有背书方,所以我们和医院合作的模式更得到国家的支持,医生可能会回流符合政策要求的平台

一、19年业绩预告情况解读

(1)净利润25%-45%,收入端同比超30%;

(2)创新业务,卫宁互联网由于管理费率大幅下调出现亏损,纳里健康前三季度是负增长,主要是项目滞后,Q4项目结算,同比有较大增长,全年有所减亏,钥世圈快速增长,全年减亏。卫宁科技由于做国家医保局的项目亏损同比大幅增加,前三季度是4000万,全年6000多万,我们持有50%的股权,卫宁科技一家对上市公司有3000多万的影响,占创新业务整体亏损的70%。

(3)传统业务,19年订单全年累计超过40%的增长。

二、互联网医疗

我们在19年底回顾,互联网医疗按照18年出台的医院管理办法,推合作共建的模式,19年底,有互联网医院牌照可以开展诊疗服务的医院中,卫宁客户是89家,国家当时的牌照是269家。疫情发生后,现在没有新增。第二,广义互联网医院模式大幅增加,截止到2月10号,最新医院数量达到900家,累计服务量超过100万。

(1)卫健委在2月6号文,把邵逸夫医院当成主要推广模式

(2)除线上诊疗,我们在推在线处方等深度的诊疗服务

(3)医保可能在线结算,邵逸夫医院也被要求第一家开工

三、发展战略和前景展望 

1、传统业务判断

(1)非常多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和部分三甲医院都没到电子病历的政策制定的基准线,这块对我们的推动会非常大。

(2)5月我们会推出新的HIS产品,竞争力会大幅提升。

(3)院内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应用有待加强,今后3-4年高速增长势头不变。

2、创新业务判断

核心是云医,带动云药处方流转,进而带动云险,将来带动云康,云康暂时先放放。

2016年开始投入互联网医疗领域,逐渐看到政策出台,基于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被认可,要求互联网监管平台一旦通过后,医院可以进行实质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去年开始纳入医保,并部分实施脱卡支付。

疫情后我们推动远程会诊外,也推出了很多的医生工作站。以前的互联网医疗,我们慢病不要去医院,这次疫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就不应该去医院了,要求线上完成和医生的交流。

互联网创新业务会有比较大的爆发,年初疫情没开始前,我们规划,云医互联网医疗服务运营收入要争取突破5000万(纳里健康,18年收入是5000多万,19年收入6000多万,建设和运营是7:3,运营类里分微信公众号非诊疗运营和医生相关诊疗运营,医生相关诊疗运营19年是500万,其中邵逸夫医院占一半,200多万),现在看,非常多医院和医生,已经在平台上开始了服务。

我们在创新业务的布局和推进非常不错,我们认为3-5年内整体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是有信心的。

四、Q&A

1、我们的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公司平台的模式有什么不一样?

广义互联网医院的概念,互联网诊疗现在大家都是咨询为主,都是免费的,不是18年9月国家卫健委管理办法里讲的互联网医院,那个要拿牌照,19年底,有互联网医院牌照可以开展诊疗服务的医院中,卫宁客户是89家,国家当时的牌照是269家。目的主要是抢占市场。我们的模式增长的非常快,自建平台从C端切入的互联网公司也增长非常快。这两类模式,后期可能会有些分化,从咨询向医疗层面的转化,以自建平台为主的就很难深入了,如港股的两家公司,本质还是医药电商,卖东西为主,不是医疗服务为主,这个和基因、资源和优势有关。我们从B端切入,缺点就是流量不是在自己的平台,流量更多从医院进来,平台型本质合作的是医生不是医院,我们的模式对医生的粘性更高。互联网医疗规范和监管是最近文件中的重点词,作为医生个体做出的服务没有背书方,所以我们和医院合作的模式更得到国家的支持。医生可能会回流符合政策要求的平台。

以实体医院为基础建的互联网医院模式(可以理解为实体医院开了互联网分院,和另一方合作),会和医院合作分润,如邵逸夫医院就是分润,医院只有适合线上开展的医疗服务会搬到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这块在实体医院占比不高,但是还是会比较有发展空间的,今年可能是互联网医疗真正的元年,政策监管会有更清晰的界线。我们的模式有监管、质控,是国家认可度最高的,服务上,其实和线下是一样的,也会有处方、保险的连接。

疫情爆发,本质上互联网医院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以前是我们找上医院做,现在是反过来实体医院主动提出需求,因为线下压力实在太大,我们会把这些互联网医院转化成深度合作。

卫宁的互联网医院挣钱是通过诊疗费、远程会诊、电子病历进行20%分润。互联网医院本身带有咨询功能和诊疗功能,第一阶段大家都去做咨询,第二阶段如果医院门诊停诊,病人可以和医生做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公司没有线下实体机构,不能做诊疗行为,不能开处方,而我们的互联网医院是可以做出诊疗行为的。目前医院可能在用的比较多的互联网医院功能是咨询,未来可能是诊疗,我们在平台上的流量和费用收20%分成,是国家允许的。

2、运营服务和其他同行的情况?

我们截止昨天是900家,是远远领先于同行HIT公司。我们积累了很多年,另外邵逸夫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样板和标杆,未来有更多类似邵逸夫模式的医院进来,国家明确了学邵逸夫。

和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平台连的是医生,不说连了多少医疗机构。

和HIT公司:我们的竞争,往前推主要不是HIT同行,同行在这个方面的投入没我们大,18-19年才有同类HIT公司在做,主要还是互联网公司做,我们的互联网平台部署也不是只针对卫宁HIS用户,其他HIS厂商的医院也做。

3、医保结算互联网诊疗情况?疫情结束之后,应急会结束,之后还会回到线下的模式?

医保会不会在线结算会对互联网医院有更大影响,今天,杭州已经明确了医保在线结算,要求邵逸夫医院第一家开通,下周就能看到变化。其他城市也会行动起来,医保不打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就只能自费了,所以相关问题都在解决过程中。这次疫情大大推动了很多进程,原本一些政策还要酝酿、讨论,这次很快就推出了,这些政策以前肯定是有的,但是种种原因一直没推出来。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是国务院发的文件,各地卫健委建互联网监管平台,各地医保把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范畴,都在良好的进展,之前只有脱卡支付一直做的不好,不能脱卡支付,老百姓还要去医院刷卡。近期加速脱卡支付,对互联网医院是巨大的发展力量。

这一两年,平台类公司教育了很多医生习惯了轻问诊,教育过程已经足够。疫情过程中,长期在医院看病的,不能去门诊,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问诊和服务。

当然互联网医院不能取代线下门诊,但如果全中国把互联网医院当成重要手段,对看病难、看病贵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4、医院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1)sars后,公共卫生开始大量投入,医院信息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信息化水平在医疗本身的地位中还不是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位上看是落后的。电子病历数据的流转和应用最近有很多问题,这块会有比较大的突破。电子病历,现在评级是大概是2级,而现行标准最高是8级。美国花了5、6年时间从2-3级提高到5级左右,中国速度会快一点,但不会一步到位,医院信息化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我们正在做的河南版小汤山,只接受重症转诊,但是医院信息不共享,我们建设也碰到了比较大的问题。河南版小汤山A、B计划是共存的,A计划是阿里云,B计划是私有云,6.0产品的一部分用在了河南版小汤山,6.0产品是支持云化部署的。

5、互联网医院分润比例20%,是诊疗费收入的20%还是盈利的20%

是利润的概念,但是无法独立核算利润,咨询类的人工服务类的就是收入分成,28分。往下走,有耗材,成本是要承担的,所以严格来说是毛利润的分润。

6、互联网公司抓住机遇把用户拉上去,未来我们会不会有劣势?

互联网医疗平台脱离医院,在看病、问诊、开处方方面平台是不起作用的。

7、美国慢性病、心理疾病线上等轻问诊比较流行,独立医生独立医生工作室在国内能发展吗?

独立医生独立医生工作室实际上也是个线下医疗机构,他们也是要做诊疗的。我们把6000家医院形成了生态圈,就可以知道谁的哪个科室最好,就能进行内部流转了。

8、APP运营维护成本谁承担,医生分到多少?

医院有独立APP比较少,主要是微信公众号,邵逸夫微信公众号是纳里健康维护的。医生分到多少和医院管理者有关,有些医院净利润非常高,有些医院把8全分给了医生,有些是医生和医院一起分。现在开展互联网诊疗只能是复诊病人,常见病的初诊病人会不会允许线上诊疗,我们认为是可能的,医院未来是有增量收入的,内部分配可能会有些调整。

9、5000万目标考虑到了疫情吗?

没有,是19年底定的目标,现在目标暂时没变,我们公司互联网医疗团队已经无休了,都在忙业务。

10、医保会不会覆盖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平台,互联网医疗政策是不是两种形式都能落地?

互联网医院是强监管模式,两个文件非常突出规范和监管,初期他们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11、纳里健康的股权?

上市公司和母公司合计持有70%,团队是30%,团队上面是卫宁互联网(蚂蚁参股30%)。业务角度已经完成整合,把卫宁互联网的业务团队和纳里健康的业务团队做了整合,股权上调整的会慢一点。

12、两种模式是不是只是开处方的区别?

不是仅仅开处方,一种是开处方,然后做一些检查,另一种是建议,建议你去医院做B超、CT。

第三方平台,我的检查需求在流程还要去医院走一遍,互联网医院平台是不用去医院申请流程的。互联网医院平台未来还能药品配送,电子病历、拍片数据都是历史留存的。

13、脱卡支付到哪一步了?

类脱卡支付之前地方是做了一些尝试,只能用个人账户的资金,不能做统筹。

14、个人诊断还是只能用个人账户,住院才能统筹?

每个地方是不一样的,有些医院门诊也能用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75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75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75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75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75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75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75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75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75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75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38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