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84 阅读

参会领导:张勤(董秘),张绚(财务总监)

时间:2020年8月11日16:00-17:30


一、财务数据:

收入4.66 亿, yoy 57%,归母净利润1.05亿, yoy73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02亿, yoy 75.46%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5386万。


二、Q&A

Q: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和环比都有较大提升,原因是什么?未来持续性?

A:产品的毛利率反映产品的服务和竞争力,新产品在产品毛利率的提升上做出了比较明显的贡献,公司在毛利率的政策一直是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小幅提升,现阶段不把大幅提升毛利率作为公司经营目标,主要因为公司不只突破高端产品,也会在中低端产品有所坚守,所以导致毛利率不会大幅攀升。


Q:信号链产品的同比增速明显改善,原因是什么?

A:在同等环境下,我们在电源管理领域的投入见效会快一些,信号链由于应用场景的因素会慢一些,我们会在2Q及2H20看到信号链产品的贡献度会有所增长,无论是在销售额还是利润上,未来也会持续这一趋势。


Q:2Q库存仍有进一步增长,展望下半年会不会有库存消化的风险?

A:我们对于库存一直按照计划组织生产,圣邦团队主要来自于行业的资深人员,经验丰富,在产品规划和库存管理方面有相当积累,现阶段随着国产化进程加快,国产需求有所提升,此外近几年我们不断切入国内规模客户,且合作不断加深,所以现在对于圣邦的需求量是不断增加的,所以库存水位的增长是正常情况,且下半年也是行业传统旺季,所以从季节性来看我们也需要备一些库存响应下半年需求,所以目前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不存在库存消化压力。


Q:上半年研发人员的招募非常积极,背后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主要研发人员背景是怎么样?今年年底到什么规模?

A:公司一直坚持积极的人才招募策略,我们此前给出的指引是15%-20%的增速,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是力争把合格的人员都能招募进来,去年我们的研发人员增长是超过20%的,今年预计也会超过20%,不会设置上限。人才来源是多样化的,一方面是校招,保持人才梯队,另一方面是社招,从3-5年经验到10年以上不等,当然还是以具有国际同业资深经验的研发人员为主。


Q:6寸厂和8寸厂产能紧张,公司成本会不会紧张?

A:下半年通常是行业旺季,产能通常比较紧张,我们通过和代工厂合作,提前进行产能安排,所以压力相对有限,所以目前我们还没感受到太大压力。


Q:钰泰上半年收入增长快于净利润增长,差异的原因?

A:钰泰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提升,导致净利润增长慢于收入增长,这是正常现象。


Q:公司本部运营guidance?

A: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预计下半年相对上半年将有所恢复,下半年景气度恢复。


Q:公司产品从量价角度拆分,哪一块增长快一些?毛利率方面,新产品的推进能不能从客户分析一下?市场竞争如何?

A:从产品角度,圣邦产品的品类和数量是比较多的,目前在销料号是1400余款,所以单一产品的占比不高,同时由于模拟芯片同一个产品在生命周期大幅涨价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所以价格基本是相对平稳,或者随着生命周期小幅降价。我们的ASP提升主要是由于高端产品,对于平均单价的提升会有一定的贡献。在竞争方面,圣邦创立至今也有15、16年了,竞争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持续存在,竞争可以使圣邦更好更快地成长,按照公司规划,公司未来仍有望实现稳健增长。客户方面,公司客户数量比较高,也比较分散,单一客户的收入占比也不是很高,单一客户的收入对公司收入的影响也不是非常大,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是最近这两三年圣邦几乎切入了大部分国内一线客户,且合作不断加深。这里面不仅包括已经验证的产品在上量,也包括新产品在进行产品验证。我们也有很多新产品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研发,未来会契合终端客户的需求。库存方面,目前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且由于团队经验丰富,所以我们不认为库存有异常,也不认为会进入库存消化周期。


Q:公司未来销售体系的进展?大客户能不能进入公司前五客户?公司下游客户的分布情况?

A:圣邦的市场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在前年之前是没有做过校招,全部来自国际同业的资深人员,可以说是国内模拟团队中很强的团队,我们一直执行分销为主,直销为辅的策略,我们现在单一产品的销售额还比较小,所以跟分销合作有助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以分销为主,目前占比经销占到9成左右,直销占到1成左右。海内外客户方面:1)终端产品开看,有相当一部分是出口到海外的,但圣邦的直接客户还是以国内厂商为主,也有一部分产品是直接供给海外终端客户,但是占比较少。2)从经销商来看,国内经销商超过5成,海外+港台的经销商占比4成左右。


Q:上海萍生情况介绍?

A:信息目前不方便公开,未来产品推向市场到了适合披露的阶段会予以公告。


Q:站在3-5年的维度,能不能给个增长预期?

A:我们一贯给大家的参考是我们1)每年在销产品数量的增长是每年20%-30%,2)单价和毛利率争取保持稳定并力争小有提升,3)高端产品加大投入,未来高端产品的占比也会有所提升。销售额、利润的增长要根据国内外大的环节和行业情况进行判断。


Q:钰泰的1H20电源管理芯片收入的情况?

A:保持增长,但具体数据不方便透露。


Q:DC/DC占电源管理芯片比重多少?

A:公司单一产品的销售占比都不超过5%,圣邦我们还是建议看集合,从整体来看,这样能看清产品趋势。


Q: 华为的情况?

A:不讨论具体客户情况,目前的国内的客户都有在合作,都在深入推进当中,单一客户影响都不大。


Q:2Q研发支出比例有所下滑,全年指引多少?

A:2Q研发投入的绝对值是增加的,但是收入增长更快,导致占比有所下降情况,我们研发费用占比没有限制,只要是需要投入的研发,我们都会根据需求进行研发投入。


Q:我们未来的布局会不会集中于某一特定领域?未来有没有进一步从海外友商招人扩充团队?

A:从产品布局来看,公司目前是在现有产品的框架下,扩展新的品类,所以产品品类是不断提升的。会兼顾产品通用性和各个应用领域的特点进行产品布局。研发人员方面,我们未来会从各个层级、各个层面上吸引人才,未来也不排除从国内外吸引更多的人才。


Q:数模、模数产品占信号链产品里有没有形成有代表性的占比?有没有3-5年的目标希望信号链做到什么规模?

A:信号链在2Q有显著增长,主要是因为前一段时间推向市场的ADDA收入有所释放,此外像PLC Driver、运放等高端产品在二季度也有比较好的贡献。人才引进和收购公司对于电源管理和信号链是同等重视的,以运放为例,圣邦从数量和性能指标都能达到全球前三的水平,未来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产在数量和性能指标走到全球前列。


Q:海外大厂工业类产品收入占比较高,公司工控类的DCDC未来的指引及增长情况?

A:我们消费类的DCDC已经在正常出货了,工业类的DCDC处于产品验证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地推向市场,目前还是处于验证阶段。


Q:下游应用拆分?

A:非手机消费类是近4成,手机和通讯是2成多,工控医疗汽车电子是4成多,工控医疗汽车电子占比有所提升,主要是工控和医疗增长驱动。


Q:在销产品相比去年年报没有提升?

A:去年上半年在销售1100-1200款,今年上半年是1400余款,同比是增长的。去年年报1400余宽是在销产品,多数当年推出的产品不会在当年形成收入,不一定会计入在销产品。此外去年年报1400+是去年年底的在销产品,现在公布的是今年上半年的,有些老产品上半年没有销售,下半年才有销售,下半年可能会由于产品需求变化个人认为会有所增长。1H20圣邦本部(不含钰泰)共推出近160款新产品。


Q:对TWS耳机需求的看法?

A:单一应用领域对圣邦收入的影响非常有限,曾经比特币、共享单车的市场增速也很快,但是放入圣邦整体收入后的波动也不大。钰泰方面,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客户也相对集中,所以钰泰单一客户的变化可能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但钰泰也在拓展新的客户和应用,我们预计今年单一应用对钰泰的收入波动也不会特别大。


Q:全年料号增长guidance?

A:过去今年保持着200-300款的速度,但还是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因为越往后公司在高规格、研发周期长、性能指标好的投入力度在增加,所以同样是新产品,高端新产品的单价会有所提升,所以即便每年推出的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但是由于单价提升,贡献的收入和利润也会增长。


Q:信号链产品收入增速加快?原因?

A:我们信号链和电源管理的收入占比大致是四六开,在投入的力度是一样的,对两条产品线是同样重视的。信号链的增速显著提升这个指引是相对的,主要是之前电源管理的增速要高于信号链,当时我也跟大家交流过,电源管理主要用在消费类的,信号链主要用在工控、医疗,消费类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认证周期相对较短,工控医疗对产品性能要求高,认证周期更长,所以假设我们同时推出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产品,电源管理见效会更快,信号链会慢一些。目前发展情况是符合预期的,2Q及2H20信号链的增速会有所加快。


Q:电源管理芯片在国内包括台湾的竞争格局是不是比较差?模拟是不是都是多品种小批量?

A:模拟普遍都是多品种小批量。每家厂商的侧重点不同,这个和各个企业的历史和发展路径不同,国际同业也有信号链做的非常强的,也有电源管理非常强的,相对来说电源管理的市场规模更大,参与厂商也更多,所以相对而言电源管理的市场竞争会更充分。


Q:我们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价差大概在多少?电源管理未来的高端产品会有哪些?

A:定性来讲,高端产品一定是指标追求更极致,比如精度更高、噪声更低、大电流小封装等,所以设计难度较大,参与者较少,所以能够获得比较大的溢价空间,但是定量很难比较,因为不同产品差别很大。电源管理方面,各个产品都存在不断追求性能指标的问题,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产品,举例而言,现在可穿戴成为趋势,这就要求产品要低功耗甚至微功耗,我们当时在6个产品方向上分别推出了市场上最低功耗的产品。我们有些产品能做到世界最高精度,有些能做到世界最低噪声,这些都属于高端化的过程,理论上来讲各个产品品类都有这样的机会。


Q:我们会不会考虑用12寸线?

A:我们现在以8寸为主,有些也是用6寸的。因为模拟芯片如果指标非常精进,产品很经典,生命周期是非常长的,所以我们有很多产品,甚至是创立之初的产品,现在依然在卖,这些产品依然是6寸的,但是目前推出的产品仍以8寸为主。TI是国际唯一一家拥有12寸产线的模拟厂商,我们目前觉得8寸线还是能满足需求的,但是未来也不排除推出基于12寸的模拟产品。


Q:TI取消分销商,会不会利好圣邦?2Q业绩增速快与经销商有没有关系?

A:2Q收入增长主要还是因为产品的收入贡献和客户合作的深入,在经销商方面,公司比较小的时候主要是和规模比较小的经销商合作,成长起来后我们不断引入新的经销商。国际经销商方面,我们此前就已经开始合作了,目前继续深化合作。同业的销售策略变化,是会对一些分销商的产生影响,但对圣邦的影响不大。


Q:以后本部和钰泰的运营分配?

A:现在两家还是独立运营的,未来如果合并会产生比较好的协同效应,虽然都是电源管理芯片,两家产品的客户重合度并不高,即使有一些重叠,我们会把产品区分开,从长期来看,从产品定义和客户群等方面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一定区分度,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


Q:增速主要是来自旧产品还是新产品,比例如何?

A:圣邦的产品是一个不断累积的概念,不存在更迭的关系,圣邦的模式是老产品会一直在卖,少量会退出市场,多数会沉淀下来,在市场上长期活跃,每年不断有新产品累加进来,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产品的贡献是相对稳定,不断有新产品累加进来形成贡献,理论上来说老产品虽然持续贡献,但随着新产品加入,老产品的收入贡献会不断下降。


Q:老产品会不会保持每年价格下降?产品和国际厂商的价差?

A: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产品类别差异非常大,生命周期短的降价会快一些,生命周期比较长的降价幅度就会小一些。模拟芯片通常也不会涨价,所以就是相对稳定。公司的价格实际上也反映了公司的能力。整体上来看,我们的产品是略低于国际厂商,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些国际客户的价格也会跟着圣邦走。


Q:竞争厂商是以国际厂商为主,会不会遇到国内厂商?

A:之前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际厂商,高端以欧美厂商为主,中低端以台湾和日本厂商为主。现在随着国内模拟行业的发展,我们看到高端仍然是欧美厂商,中低端里中国厂商开始增加。我们和国际厂商不同的是,国际厂商是向高端产品迁移,我们是向高端产品拓展,我们还是会坚守中低端市场。所以我们在某些领域是与国际厂商竞争,某些领域是与国内厂商竞争,主要是集中于价格较低的产品和领域。


Q:工控医疗下游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A:理论上圣邦的各个产品都有一些适用于工控医疗,工控医疗相对来说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单价毛利率会高一些,但是量没有消费那么大。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公司在医疗领域确实获得了不错的增长,比如测温血压血氧,对我们一些高精度、低功耗的一些产品需求确实要比以往要高。


Q:晶圆代工厂有没有国内的安排?

A:我们目前最主要还是在台积电,大家合作时间比较久了,之后因为工艺的原因,我们后来也与韩国东部有合作,国内主要是中芯国际,但是因为主要是新产品,占比还比较小。


Q:跟国际厂商相比的优劣势?

A:在产品的积累、规模和人员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高端模拟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但是在局部,真正比较两款产品,圣邦并不输于国内同业,甚至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圣邦在品质上也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国产替代近两年提的比较多,但是圣邦从第一颗芯片就是在做国产替代,当时竞争对手完全是国际厂商,没有国产公司。所以吸引客户的主要是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技术服务,我们的技术服务可以说是本土厂商中最强的,可以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其次就是物流供货,我们可以贴合客户的需求,价格(也是一个方面)。


Q:新产品放量时间?

A:新产品放量通常需要1-2年时间,对圣邦而言老产品和新产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前两年推出的新产品可能要到今年才能实现收入。我们2010年以前进入市场的产品占我们收入大约20%,5年以上的产品大概是30%-40%,近1-2年的产品大概在70%。


Q:国内友商电源管理芯片的消费产品的指引大致不变,重点研发工业、医疗、汽车,圣邦如何?

A:我们刚上市的时候,我们在工业、汽车和医疗电子我们的占比是不到3成,近几年不断升至超过4成,所以我们是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发展趋势。


Q:和钰泰的合作?

A:理论上来说两家是独立公司,合并初期有小的地方有重叠,比如DCDC这个门类整个市场空间产品种类非常重大,未来可以按照各自产品的方向去发展,未来在产品规划的时候两家会进行协同。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84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84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84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84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84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84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84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84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84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84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07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