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55 阅读

【管理层介绍】

 

下阶段工作重点:

1)全面数字化经营和线上化运营;

2)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3)“新三年”要重塑资产负债经营,重心在于压降负债成本并在内部考核方面给予偏倚。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零售对公六四开比例不变,零售端加强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的投放,对公按照“双轻”战略,表内贷款以大客户、战略客户、行业客户为主,并用表内贷款撬动更多的综合融资规模。零售、对公、同业持续按照“321”战略规划落实。

 

【Q&A】

 

Q1:低利率环境下平安银行的经营应对策略是怎样的,相对同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

 

A:低利率环境是比较确定的趋势,我行也已充分认识到这种变化,在低利率条件下,如何更平衡综合地去布局银行资产负债经营,是一个新的命题。

 

平安银行的相对优势在于:1)资负团队有很多国际背景人才,对国内外市场都较为了解,利于把握整体变化趋势;2)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加快,一些市场化产品的推陈出新可以对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管理形成有力补充;3)我行资金同业产品的研发、管控以及销售能力都不错,利于未来在同业负债和一般性存款之间调节能力的增强;4)我行过去负债成本较高,未来改善空间较大;4)未来境内境外的联动会进一步加强,香港分行的成立和离岸业务的长期深耕,使得我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有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相对劣势在于:1)我行过去存款成本率较高,虽然这是未来改善的空间,但改善还是需要一个过程;2)在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负债实现良好匹配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我行还有待学习与提高。

 

总而言之,降低负债成本是新三年经营的重中之重,是短板也是未来业绩提升的空间。

 

Q2:一季度公司信贷成本和资产质量是怎样变化的,后续展望如何,信贷成本未来什么时候、以及可以有多大空间的下降?

 

A:①从趋势方面看,一季度信贷成本为2.47%,较2019年下降了7bp,较2016年高点的3.37%下降了90bp,已实现一段时期的持续下降。②从成因角度看,除了新增不良需要计提拨备,还有部分用于提升拨备覆盖率,如果拨备覆盖率保持19Q4末水平,则一季度可少计提70亿,信贷成本仅为1.29%,低于去年同业水平。③从结构角度看,信贷成本不仅与不良生成、拨备计提政策有关,还与贷款结构有关。我行零售汽融贷、新一贷、信用卡贷款占比较高,此类高收益资产足以覆盖略高一点的信贷成本。总体而言,一季度疫情对信贷成本的影响是可控的。

 

目前看疫情对后续信贷成本的影响有限,但由于全球范围内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三季度银行业仍然承压,我行也会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对公方面,继续坚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政策方向,并严格落实一户一策,发挥专业优势,对疫情影响及早评估并动态调整。零售方面,增加催收资源投入,全行范围内开展清收比赛;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准入门槛、降低信贷额度、临时限额等;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进行分类,实施差异化、精细化处理方案,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Q3:一季度存款成本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后续变化如何预判?

 

A:首先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我行与同业的差距是在缩小的,一季度存款成本低于去年全年水平。环比19Q4有所上升,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活动率都是在下降的,所以会有部分活期存款定期化或转移至理财。未来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成本率下行的趋势是比较确定的。

 

就负债成本管理策略而言:1)存款是很重要,但我行会从负债整体入手进行调节;2)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我行客户数和能够带来低成本负债的产品都在不断做大做强,未来也会在负债结构上逐步得到体现。我行的目标是在存款大市场中,实现优于行业的水平。

 

Q4:一季度的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A:目前难以给出明确判断,但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影响难以估计;2)国内及国外复工复产的真实水平如何,也有较大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对银行业经营和资产质量产生影响。

 

我行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下,会坚持做好自身经营管理策略:1)以风险作为第一控制要素来安排业务,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2)低利率为我行控制成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会加大负债成本管控力度;3)持续推进数字化经营能力,降低疫情对正常业务开展的影响;同时加强费用管控,实现数字化经营的“三升三降”;4)高度关注在每一个节点对资产质量的预测能力,提前做好多种情景的应对预案。

 

Q5:一季度净息差表现好的归因分析,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未来如何展望?

 

A:负债端,受益于存款成本低于19Q1,所以付息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受益于同业负债利率下行,综合成本率也低于了19Q4水平。资产端,一方面是受益于贷款投放,高收益资产占比在提升;另一方面,20Q1虽然零售贷款投放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组合收益率是提升的。主要因为受疫情影响零售消费减少,信用卡业务的分母是减少的,但分子仍保持了较高的收益,即信用卡业务中贡献收入的部分占比是提升的,进而提振了个贷整体收益率。

 

我行内部会通过精细化管理,努力将息差维持在目标值上下小区间内。但就行业整体而言,息差逐步下行是常态,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都会下行,而某一段时间内净息差的表现取决于两端控制的节奏与效果。我行会努力在大趋势下,发挥主动性,努力比同业做的更好。

 

Q6:疫情对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影响如何,展望二三季度信贷投放的节奏和方向是怎样的,全年信贷投放计划是否会调整?

 

A:由于我行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所以一季度信贷投放受疫情影响不大,信贷增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好于预期。

 

一季度主要是零售信贷投放受到了一定影响,2月末贷款余额出现下滑但3月快速恢复,季末较年初增长了82亿。小企业贷款,2月发放额环比下降,但通过加强科技应用、推广远程面签,提供7*24小时全面线上化服务,3月日均发放额环比增加1.7倍,季末贷款余额为464亿,较年初增加23亿。公司贷款投放实现了平稳过渡和有效增长,季末剔除小企业和贴现,公司贷款余额9,497亿,较年初增长795亿,超时间进度完成投放任务。行业方面,投向房地产、交通基建、医药制造等鼓励行业的贷款合计占45%;地域方面,集中于广东、上海、江苏和北京等重点区域;产品方面,一般性营运资金贷款占比56%、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占比17%、并购类贷款占比4%。我行信贷投放策略坚持不变,零售对公六四开的大方向不变,但也会根据形势,在一定时间一定幅度内灵活调整。

 

展望全年,因为3月零售信贷已有边际改善,预计二三季度零售投放会恢复至正常水平。对公会延续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方向,特别是对疫情中相对受益的医疗健康、网络消费、城市配套、新老基建等行业加大投放力度,并着力于表外综合金融、投行+商行模式的发展。总体看,客户信贷需求仍将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行对完成全年目标有较强信心。

 

Q7:疫情对信用卡和消费贷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贵行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当前恢复如何,未来怎样展望?

 

A:一季度叠加春节和疫情影响,信用卡业务受到了较大冲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受疫情影响,零售客户外出的活跃度和购买意愿有所下降,进而信用卡获客和交易量明显下滑,2月尤为显著;2)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下降,导致不良率有所上升。

 

对此我行很快调整业务运营方式,依托科技优势,加强线上化运营和远程作业。2月信用卡业务复工率接近100%,3月中旬信用卡交易量已恢复正常水平,3月末信用卡贷款余额较2月末环比上升了186亿元。虽然季末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年初仍有降幅,但表现已优于同业。

 

展望未来,3月信用卡交易量已完全恢复,获客没有百分之百恢复但也与正常水平相差无几,所以预计二三季度,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量都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我行也会采用一些措施,尽可能弥补一季度短暂的损失,例如:1)承接去年年底推出的“好车主”信用卡,今年会继续深耕车主客群,加强与集团产险渠道的深度合作。2)今年卡中心花费较大精力加强策略联盟,加大头部平台的拓展与合作,例如一季度已上线了与携程、途虎养车的合作,未来还有很多会陆续推出。3)在消费方面推出网络支付的全面送积分,目前客户体验很好,对于提振网络交易和线上支付也有明显作用。所以我们会坚持精耕客群,提升客户体验,以此来恢复并提升获客能力与消费量。

 

Q8:疫情对零售资产质量的影响是怎样的,不良暴露的高峰期预计在什么时候?

 

A:一季度末零售不良率为1.52%,较年初上升了33bp,表现是优于同业的。市场对我行零售资产质量的担忧,除了疫情影响,其实还有一贯的疑虑,即我行零售信贷发展这么快,是不是放松了风险管控。但其实我行零售转型已经四十多个月了,而主要零售产品的信用曲线显示风险爆发期是在18-24个月。我行是在2017-2018H加大零售投放力度的,其实风险爆发期已经过去了。2018年起我行一直在收紧信贷政策,各项风险指标也处于行业中较优水平,所以我行零售的快速增长是优质有效的。

 

一季度零售不良有所抬升,主要是因为:1)正常业务的发展受影响,增长乏力;2)客户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下降;3)催收公司的正常开工受影响、还款量下降。但3月中旬起,客户逾期、还款、要求展期的情况都已好转;4月初非展期客户的入催率已恢复至年初水平、催收产能恢复到了疫情前的120%(同业有些仅为80%)。此外,过去两年我行一直在提高客户门槛、优化贷款结构,抵押类贷款及优质客户占比都有大幅提升,也有助于我行应对疫情风险。

 

目前看,二三季度受国际疫情影响仍有不确定性,预计二季度不良率仍将保持高位;如果国内疫情不出现反复,预计三季度零售资产质量将出现明显好转,即高点在二季度。

 

Q9: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什么可以环比提升,后续是否有再融资计划?

 

A:继去年9月可转债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后,10月我行抓住时间窗口加大信贷投放力度,19Q4贷款增速高达16%,单季增量占了全年贷款新增额的53%,所以当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但19Q4的扩表、以及20Q1资产投放的加速,为我行今年盈利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了营收利润双位数增长,有效地补充了内生资本;其次,今年我行进一步强调资本精细化管理策略,并鼓励双轻工具的应用,例如银团贷款,一季度同比增加464%,减少了资本耗用;第三,我行加大了税务核销、抵债资产处置力度,减少无效资本占用。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核心一级资本的环比提升。叠加300亿二级资本债、500亿永续债的发行,我行有信心实现今年资本管理目标,目前看未来一两年内没有外源融资、股本融资的计划安排。

 

Q10:疫情对于企业贷款资产质量的影响如何,全年展望趋势是怎样的?

 

A:一季度对公贷款资产质量表现良好,逾期生成率0.61%,较去年下降96bp;60+逾期生成率-0.37%,较去年下降207bp,即一季度对公逾期60天以上贷款的净生成是下降的;不良率1.81%,较去年下降48bp。受疫情影响导致逾期的客户数约六七十户,金额合计约30亿,分别占对公新发生逾期户数和金额的47%和36%,主要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地区,以中小型客户居多。

 

疫情对企业贷款资产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

 

1)直接受疫情影响的行业有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客运服务业、影视娱乐业和旅游业,上述行业占我行对公敞口的比例不高。受疫情影响,这部分客户、特别是汽车经销商资金需求降低,故至一季度末上述行业客户信贷敞口余额为660亿,占对公总敞口的6.9%,较年初减少177亿。其中具有抵质押强风险管控措施的敞口占比72%,信用和担保类占比28%,但主要以交通运输、文化旅游行业的优秀龙头企业为主,风险整体可控。3月末上述行业的不良率为0.94%,低于我行平均水平。

 

2)间接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一季度末信贷余额约2300亿,占对公贷款的9.4%。我行地产事业部对房地产风险管控较为审慎,业务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抗风险能力较强。

 

3)受疫情影响的客户,主要是在电影放映、食品纺织、房屋建筑等行业的小微企业,占客户数的61%,季末敞口余额为367亿,占全行对公敞口的3.8%。疫情对上述客户的影响有限,3月已有边际好转趋势。

 

4)湖北地区,一季度末对公贷款占全行对公的3.36%,不良率1.05%;直接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占当地对公的比例仅为0.28%,且以大中型客户为主。

 

二季度随着企业加速复工复产,还款能力提升,虽然仍有不确定性,但预计全年稳中向好。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55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55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55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55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55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55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55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55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55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55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516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