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62 阅读

总结:
1、上半年经营情况:手机算法业务受到疫情影响有些延期,同比相对平稳,智能驾驶相对快速增长,屏下指纹产品完成小批量生产,等待订单,开放平台逐步完成商业化,继续加大平下技术和智能驾驶投入。
2、下半年智能手机光学升级包括TOF等的延后:tof很大程度更大手机厂商还在观望apple的情况,原先预期苹果会将dtof做到iphone12里面,得到市场认可的话,安卓厂商也会顺应上,供应侧在做准备了。
3、固件收费的收入占比和增长情况,计件收入下滑情况:固定收费占比变化不大,手机出货量对公司计件收入有影响,但传导到公司影响不大,续约率目前没有影响。整体的话,和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从Q3-Q4来说,国内疫情比较理想,境外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会比较大。
4、中短期时间维度,比较大机会的新的手机产品:相机视频的应用绝对会是热点,中短期、长期都是努力方向;全面屏带动指纹、摄像头、传感器等屏上移到屏下,也是中短期的强烈需求。此外还有tof,更多依赖于苹果的趋势带动。
5、华为手机销量受到影响的话,从客户结构上对手机算法业务有大影响吗?
采购量没法去评价,但是可以说的是,即使美国又出台新的制裁华为的寿光,但是制裁到底会怎样,还没有精确的解读。和华为也沟通过,至少它现在的出货到明年一季度还是有存货的,短期没啥影响, 但是长期变化也很大。
6、屏下指纹对市场份额的预期:公司目标20-30%以上市占率。现在公司还是在做技术上的突破工作,包括算法、硬件等。
公司经营情况:
20年H1实现营收3.16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23.7%。
1、手机业务算法,一季度收入1.45亿,同比增长16%,如果没有疫情影响,5G手机换季、TOF、3D技术应用,将会拉动视觉算法需求。由于疫情全球消费市场、供应链受到较大影响,公司20年H1手机智能算法业务实现收入2.71亿元,去年2.74亿元。影响收入增长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疫情影响H1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公司计件收入受到影响;②一季度国内疫情影响无法出差,影响部分项目交付和验收,从而影响二季度收入确认。目前以上两个因素都在好转。
 公司上半年布局产品,包括视频相关技术,如视频超级夜景、视频HDR、视频防抖等,希望今年下半年出货,但主要的出货量可能在明年。
2、智能驾驶业务,二季度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3496万元,去年同期收入不足百万,同时超过去年全年度收入2倍,智能驾驶业务形成规模收入,并快大大成长。公司优势在于算法技术领先性和丰富性,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预计智能驾驶业务仍将保持高速成长。产品层面,提供DMS、ADAS、BSD、AR导航等各类算法,目前在前后装市场均有出货。
3、重点投入屏下指纹产品,二季度完成客户所有测试、小批量样机生产完成各项指标达到客户要求,目前公司将不断加强和完善供应链体系,目前已经进入等待部分客户下单阶段。
4、ALS亮度传感器芯片,目前市场被奥地利AMS垄断。二季度公司产品在送样给手机厂商做测试阶段,由于该芯片样片生产和封装工艺都在海外,受疫情影响延迟,但目前公司已在国内找到合适工厂作为海外的替代。
5、20年上半年开放平台新增6.7万名用户,累积用户超过17万,今年逐步开始商业化,上半年实现400多万收入,开放平台策略是众多使用虹软开放SDK合作伙伴中找到各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并加大合作。
费用端主要变化在于研发费用,研发费用1.09亿,同比增长17.36%,营收占比34.59%,主要由于公司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为智能驾驶、屏下指纹储备人才。长远来说,研发费用还会持续持提升,随着业务增长,研发费用率会逐渐下降。
 
提问环节:
屏下指纹会打价格战吗?公司未来产品价格与毛利率水平?
价格战主要看头部供应商降价与否,就汇顶而言,其价格基本没有松动,其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价格战尚未到来。目前并没有一家厂商在技术和量上面真正撼动汇顶统治地位,所以汇顶不会轻易降价,所以要过技术和上量的两关。思立微是华为策略面引进过去的,技术和汇顶还有差距,所以华为想通过这个方式刺激汇顶的价格体系。
公司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性能上要做到汇顶同级甚至比它好,在价格上肯定要让一点,但不会和其他非汇顶厂商比较。
前期没上量之前公司产品与汇顶及时价格一样,公司成本也会比汇顶高,因为汇顶上量了,公司没上量。同时,汇顶有布局产线,无聊成本也会低。核心问题还是在于汇顶毛利异常的高,业务本身就有巨大空间在里面。具体多大空间没法给出具体空间。汇顶价格还是3-4美金,但汇顶存在更新换代,所以价格体系还是很复杂。
 
手机摄像算法下半年有没有回暖迹象?
疫情不影响手机算法的需求,主要影响的是手机销量的影响。Q1公司国内出差受到影响,海外出差仍没影响,Q2海外没法出差,国内回暖,Q3国外基本没法出差,国内出差基本无阻碍。计件,手机出货量下降会对公司有影响,年费主要是递交时间受到影响,但现在逐渐常态化。疫情对于年费影响没第二季度那么大,会逐渐平稳化,计件还是还是会受疫情整体波动而波动。
 
下半年智能手机光学升级包括TOF等的延后?
目前基本正常进行,对旗舰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终端机型,比如中高端产品会向中端产品靠,中端往略微中低端去靠。疫情带来了尤其海外消费降级,即使看到手机出货量变化不大,但是体系说不定有小的变化。新的技术,比如tof,很大程度更大手机厂商还在观望apple的情况,原先预期苹果会将dtof做到iphone12里面,得到市场认可的话,安卓厂商也会顺应上,供应侧在做准备了。
20个定点项目的业绩释放节奏和贡献时间点?
智能驾驶业务包括前装、后装,前装市场提供算法为主,后装市场提供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目前用于渣土车、网约车等行业用车。前装车常用产品从定点到获得收入的周期比较长,现阶段从财务指标来看还是以后装为主。前装没法给时间预期,前装的周期比较长,还是要看整车厂车型的销售计划也有关系,目前和上汽已经出货了,但上汽确货也限于公司的财务确认上出货,上汽真正在市场上向它的客户去销售,现在看估计要3年左右。
 
固件收费的收入占比和增长情况,计件收入下滑多少?
固件收费占比和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占比变化不大,手机出货量对公司计件收入有影响,但传导到公司影响不大。整体的话,和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从Q3-Q4来说,国内疫情比较理想,境外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会比较大。
 
汽车业务毛利率下滑原因?
智能驾驶业务目有不同功能点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不同产品序列之间的产品成本和计件都会有差异,销售序列变动导致毛利率水平变动,公司目标希望在50%左右的毛利率。
 
现金流和归母净利润中报差异的原因?
销售应收款同比略有增长,现金流下降主要是人员投储备增加,还有相关研发工作推进带动的增加。此外,工资递延也会对有影响。
 
中短期时间维度,哪些新的手机产品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几个维度:相机视频的应用绝对会是热点,视频质量提升、视频防抖,以前相机更多关注拍照,中短期、长期都是努力方向;全面屏已经不可逆转,存在众多屏上移到屏下,以前是指纹,现在包括摄像头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屏下也是中短期的强烈需求。此外还有tof,更多依赖于苹果的趋势带动。
屏下指纹进入客户下单后步骤,下单之后还有什么环节,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现在下单到客户规模化量产需要多少时间?
屏下光学指纹是手机上的硬件的次核心器件,一般一个手机上市要前要经过3-4轮试产,试产后才会进入规模量产。试产与模组是否成熟无关,是手机开发的现状和规律。回到商务过程,公司与客户洽谈订单的时候,针对新机型业务,一旦业务确定,公司要经过3-4轮的试产再进入量产,整个周期覆盖了手机器件的生产周期,一般情况整个案子需要6-8个月左右。目前客户的下单属于试产的订单。
 
ALS的封装国内厂商短期内磨合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海外和国内同步进行,海外仍在进行,但在国内找到新的供应商作为备份,已经为最终的量产做准备,因为最终量产,所有的厂商都在国内,当然还是希望启用国内供应商,物流、沟通上上都会有很大的便利度,准备必须早期就进行,试产以海外为主、国内为辅。
 
手机销量一、二季度下滑较大,一季度出货量下滑是否反映在二季度收入状况,滞后一个季度反映在计件收入上?
是的,三季度手机收入压力比较大,你看到的是整个手机市场的,公司客户一半是计件一半是按照年费,所谓的影响被稀释到一部分。可以看到1-2季度是个地点,3-4季度是个逐渐稳步爬升的过程。整个企业在疫情下工作模式和生产效率经过磨合提升了,针对年费的工程上的问题,效率都提高了。
 
华为手机销量受到影响的话,从客户结构上对手机算法业务有大影响吗?
采购量没法去评价,但是可以说的是,即使美国又出台新的制裁华为的寿光,但是制裁到底会怎样,还没有精确的解读。和华为也沟通过,至少它现在的出货到明年一季度还是有存货的,短期没啥影响, 但是长期变化也很大。
 
旗舰机型的收费模式计件还是收年费为主?
都有,但相对来说计件多点,因为旗舰机单价比较高,量比较少。
 
智能驾驶业务二季度和一季度一样,还是以后端DMS为主?
是的。
后端市场客户群体?
后端市场客户还是行业用车,比如T3出行、网约车、出租车、渣土车、搅拌车、校车等。
 
原来滴滴专车需要装DMS,现在很普通滴滴车也需要装载DMS,和滴滴有出货吗?
目前还没有合作。
 
DMS是否已是商业车的趋势方向?
是很大趋势,最近大家也都在布局。
 
屏下量产出货最早时间节点?
公司目标还是在明年上半年。
 
屏下指纹对市场份额的预期?
公司目标20-30%以上市占率。首先,试产证明技术可行,量产说明和客户达到一定默契,量产达到100-500万量产说明量产能力具备一定档次,之后就是运营和价格的问题。现在公司逐渐把技术门槛突破,后面看商务运作方面的请款,现在还是在做技术上的突破工作,包括算法、硬件等。
 
屏下指纹相关人员匹配到市占率的话,未来人员投入规划?
真正目标达成和人员关系不大,真正上量之后更多是对运营和供应链的挑战,对研发能力在前端就已经证明了。所以说后期对于人员的扩张不会非常大,当然人员还是会增长,但增加的不是算法、硬件结构的人员,增加的是维持商务能够运行的人员,至少量非常大的时候每个厂都要有人是跟厂。
 
公司人员增长不多,全年人员增长预期?
现在675人左右,研发人员在454人左右,公司目前研发团队比较稳定,具体招聘计划根据公司业务需求来定。
 
固定收费模式项目确认收入相对项目实施有一定滞后期,海外疫情爆发在二季度,这个会不会对下半年收入产生一个大的影响?
目前团队已经适应疫情影响,Q2也有一些影响,Q3影响正在逐渐缩小。固定收费模式项目的续约率目前没有影响。
 
海外消费降级,单个机型配备SDK数量比原计划有差距。三星手机上半年出货量同比下滑24%,但公司上半年单机价值量变化不大的什么原因?
越是低端机型采用年费模式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其出货量变化对公司影响不大。
 
TOF在国内手机厂商出货量?OPPO是否因为价格原因不再出货?
OPPO原来有OF出货,后续没有再出货不是因为软件原因,主要是由于TOF功能没被大陆市场接受。
 
华为手机TOF会有自研还是其他方式?
现在很多华为也上tof,当然有些tof是自研的。但因为中美关系原因,华为产品策略会有调整。华为现在主要压力在硬件上,软件会反而开放,希望得到国内厂商支持它。
 
一个解决方案对应一个SDK?
一个解决方案至少对应一个SDK,也有可能是多个SDK的整合。
 
车载超过二十个定点项目是否大部分为前装,前装定点项目一供、二供在项目哪个时间节点确定?是否公司已经确定了,项目落地更多是结构的问题?
前装定点项目不是100%是你的,会找2-3家同时做定点,看看各家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后确定一家。
在前装车载项目中收入确认时间节点?
每个客户项目条款不太一样,前装分NR1和计件费。NR1在合约生效后一次性确认了,计件只有在项目递交后确认收入。
 
屏下光学指纹的客户目前主要是H客户,MOV有研发合作吗?
具体客户不方便透露,但是国内一线客户都有接触,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有些已经进入实质性技术和商务讨论。
LCD方案有出吗?代工厂在大陆还是?
现在还没有,现在在进行的案子当然是loed的,但是至于说LCD的屏也好,是处于技术预研阶段。
光学屏下指纹产业主要在大陆,因此供应链在大陆很关键。硬件设计、算法方面,公司提供自身一站式解决方案。
有布局屏下摄像头的产品吗?会在今年或者明年搭载在客户产品上吗?
已经有很多实际的预研案在进行,现在已经在和客户商讨中。
汽车电子主要以商用车、渣土车、网约车为主?前五大客户份额会占到50%以上吗?
整个目前汽车收入只有几千万,没有做详细统计。
乘用车客户的拓展计划情况?
公司都在布局,在整车厂做了30个布局,后装市场会以出租车、网约车为主。
DMS,市场规模、竞争对手和竞争优势?
竞争对手国内比较大的就是商汤、中科,和商汤在很多项目都遇到了,虹软的优势在于算法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国外目前做得比较大的有三家,Smart Eye,他们员工加起来才100多人,这个行业还是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去相应,海外不能很好的服务本土客户。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62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62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62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62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62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62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62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62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62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62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12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