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73 阅读

互联网医疗的起源与简介:“互联网+医疗”概念来自国外,叫做eHealth。eHealth是一项基于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医疗健康服务实践,是医学领域、公共卫生和商业交叉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医疗的产业生态包括: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药流通、互联网+医药保险、互联网+健康管理。

 

海外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欧美国家互联网+医疗发展较早,他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完成了医疗机构业务的互联网化,主要体现在患者检查的信息指标和处方的互通。举例来说,英国建立了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系统以及基于地区的互联网初级保健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获取患者的就医记录和相关的信息进行同步。在加拿大,他们也是利用电子健康系统完成处方信息的交互,他们也有电子处方试点的工作,主要是医生通过电子的方式将处方发送到当地的药店。从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第二件事情是美国所做的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1996年,美国就建立了《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法案中规定了互联网医疗的交易规则、医疗服务机构的识别、从业人员的识别、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等内容。具体措施包括数据加密、用户应证和访问规则等,同时患者决定了他的医疗记录以及谁可以使用他的医疗数据,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互联网医疗数据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史,在曲折中发展前行,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期、兴起期、平缓期和转折期。萌芽期是在2000年至2010年,在2000年随着丁香园网站的上线,寻医问药的模式开启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序幕。2010年至2016年是兴起期,主要的企业是2011年建立的春雨医生,也是我国互联网医疗迎来的百花齐放的发展时期。2016年至2018年走入平缓期,走向平缓的原因是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始终难以落地,这主要是我因为国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没有放开。但是2018年迎来了转折,代表性的事件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意见,这个意见发表之后,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地位得以确立,在本次的新冠疫情中我国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会被进一步的挖掘。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背景:(1)解决我国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消费的大幅增长催生了大量的医疗需求。例如在2018年,我国医院的总数已经达到了3.2万家,三级医院的数量占所有医院数量的19%,但这19%的三级医院却承担了全国49.8%的医疗需求,所以目前优质的医疗资源还是比较紧张的。(2)新冠疫情的爆发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每一次的疫情爆发之后都伴随着一些科学的进步,比如天花催生了疫苗的使用。我国现有的5G网络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为我国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国务院相关专家要求新冠疫情要进行常态化的防控,要避免人群的聚集,目前医院依然属于高风险地区,从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为了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各地政府和国家健康卫生委出台了相关的系列政策,最终的目的还是来推进互联网医疗。

 

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趋势:在2012年至2016年,机构统计我国这几年互联网医疗保持着37.8%的年复合增长率,201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是109亿元,预测在2016年202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年复合增长率会维持在33%左右的水平,到2026年会达到2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新冠疫情在短期内促使我国各个互联网医疗平台流量迅速增长,来自我国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是2020Q1卫健委管辖的医院互联网的诊疗数量变成了以往的17倍,互联网医药平台流量快速增长,例如京东“药急送”的新用户注册已经增加了8成,美团闪购中医药类的交易已经增长了92.9%,主要的消费群体是85后和75后。

 

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生态分析: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几个板块:医疗服务板块、医药流通板块、医疗保险板块、医疗科技板块、医疗健康管理板块。(1)互联网+医疗服务板块:主要的产品有在线挂号(代表企业:160)、在线问诊(代表企业:企鹅杏仁)、远程医疗(代表企业:卓健科技)、互联网医院(代表企业:京东、阿里、微医)。(2)互联网+医药流通:做得比较好的B2B的公司是九州通,B2C做得比较多的是京东、阿里,O2O的企业更多,例如叮当快药、京东、美团、饿了么都有该业务,处方流转做的比较好的是卫宁健康。(3)互联网+健康管理:有三种产品,分别是慢病管理(代表公司:蓝信康)、健康体检(代表公司:美年大健康),基因检测(代表公司:京东、安诺优达)。(4)互联网+医疗科技:代表企业是百度,他们研发出了人体检查的人工智能系统,在市场上有很好的推广。

 

互联网+医疗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向广大用户提供大众的医疗体系以及实现医疗机构业务的互联网化。向大众提供医疗体系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用户如何介入医疗体系,最开始互联网+医疗有一些模式涉及到挂号、购药、听问诊,这些是解决了消费者(患者)的初级需求,处在寻医问药的阶段。再往上升一个阶段是消费者中级的需求,中级的需求包括医疗和医药的互动,目前比较成熟的模式是互联网医院和慢病管理的产品。最终的高级需求是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三者的互动。最近几年我国有很多企业投入互联网医院,目前这个模式比较成熟,也是属于消费者的中级需求。互联网+医院应该是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深化发展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向,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及主要特征是实现了线上分诊、问诊、处方流转、配药、复诊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实现的诊疗范围以慢病和常见病的复诊为主,我们国家没有开放互联网+首诊的制度,这主要基于2018年我国出台的互联网医院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不允许进行首诊,只允许进行慢性病和常见病的复诊。互联网医院的组织形式必须要以实体医院为主体结合互联网,即企业必须找一个线下的实体医院作为支撑才能取得互联网的牌照。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范围包括在线的预约、在线的诊疗、检查报告的查询、复诊处方的开具等等。

 

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三种模式:(1)自建:主要特点是医院主导建设和运营,医疗IT的厂商承担建设任务,医院向厂商支付平台的建设费用,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很多医院成立了互联网医院,比如四川大学的华西互联网医院、广东省人民互联网医院、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互联网医院都有成立自建模式。(2)共建:医院主导建设和运营,互联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参与运营,以利润分成的方式获得报酬,代表的医院是京东、阿里、微医的互联网医院。(3)平台模式:政府主导医联体模式,医院可以接入,由政府向医疗IT厂商支付费用。现在的代表医院有平顶山区域的互联网医院,今年海南省开通的新冠肺炎诊疗的服务平台整合了海南省18家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诊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情况: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在2019年进入到了加速期,截止至2019年底,已经建成互联网医院达到294家,仅2019年1月至11月我国就建设了互联网医院148家,是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总和。在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建设中,互联网医院建设发起方企业类型高达14类,其中互联网医疗企业占比高达46.5%,目前在所有的互联网医院的统计中,52%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国家互联网医院的牌照,还有48%的企业还没有取得牌照,这与各地的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政策和推进进度有关。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能力:目前我国有很多的互联网医院已经盈利了,在已建成的83家互联网医院的统计中,89.6%的互联网医院已经实现营收。对于已经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医院,盈利能力小于100万的互联网医院占32.4%,超过100万的互联网医院占13.5%。从分类类型来看,医疗机构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的盈利能力不如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的盈利能力。

 

不同细分领域内的代表性企业:

(1)平安好医生:致力于通过移动医疗和AI技术,为每一个家庭提供家庭医生,为每个人建立电子档案,目前已经形成在线医疗、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互动的重点板块。在2019年实现收入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1.8%,盈利状况持续得到改善。其中在线医疗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实现翻倍,达到人民币8.58亿,同比增长108.9%。此外,平安好医生在近一个月内率先打通了湖北地区的医保在线支付业务。

(2)京东健康:致力于提供互联网医院、医药、检测一体的全链条医药服务的企业,其优势在于:第一、目前已经取得互联网医院的牌照;第二、依靠京东物流形成了独立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完成了高效率冷链和常温链配送的建设;第三、其“互联网+”药品模式众多,可以开展2B端服务、2C端业务和o2o端业务。在2019年,京东健康实现营收超过100亿人民币,其互联网医院目前已有3万名医生。同时,京东健康还围绕政府政策打造了对贫困群体提供的扶贫业务,每人每年具有千元的购药补助。

(3)卫宁健康:自2015年开始布局,着力打造“云医、云药、云险、云康”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圈,面向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和问诊;面向医生提供多点执业的服务;面向慢性病人群提供云体检、保健服务、以及慢性病的管理、咨询和预防。同时卫宁健康在医药板块建立的云药房,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导流;在保险板块,卫宁健康目前可以提供商保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渠道。打造了“医疗+医疗+医保”的较为完善的生态圈。

(4)卓健科技:主要从事2B端的业务,帮助线下的公立医院实现线上的诊疗服务,其中包括:掌上医院、移动远程、互联网医院、随访、支付等业务的互联网化,并基于平台开展会诊、新问诊、检验等医疗服务,同时整合了云安全技术、分诊诊疗体系和互联网医疗来实现医生和患者的紧密联系。

(5)蓝信康:主要从事“互联网+”健康管理业务,第一、可以提供移动端的慢病检测,包括携带智能检测设备、覆盖三高的常规慢性病数据上传等。慢性病管理是一个市场比较看好的医疗模式,主要借助互联网进行诊疗效率的提升,在慢性病管理中引入保险机制,对服务进行打包售卖;第二、提供智能药事、职业药师提供用药指导;第三,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例如常见病的风险预测模型,智能评估健康风险;四、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对“三高“人群的锻炼方式 、指标检测、控制血糖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国家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政策趋势及展望:第一、基于监管规范和风险控制的考虑,互联网医院尚未开放首诊业务,对于新业态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但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生态的日趋完善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首诊业务的政策限制有望逐步开放。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开,将有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未来互联网医疗、医保政策有望宽松。在2019至2020年,北京、陕西、上海出台相关政策当中,有 70%的“互联网+”医疗政策主要关注于处方的流转,30%关注远程医疗,10%关注在线挂号。目前的医药电商行业主要可以解决处方流转的问题;第三、推动升级诊疗落地和加快公共领域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建设将会成为疫情稳定后的一个发展趋势;第四、传统的医疗生态是以医院为核心开展医生、患者、药企、药信、保险的相关工作,而“互联网+”医疗有希望去中心化,使医生、患者、药企、药信、保险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仅研发一个网络工具,单点切入,并没有构建“医+药+保险”的生态闭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医疗的流动性问题,也是目前互联网医疗发展所遇见的问题。以后的发展将以构建 “医疗+医药+保险”的综合生态闭环为目标,以便探讨更多的商业模式。

 

从监管层面看国内外“互联网+”医药板块的发展趋势:从国内的角度,国家药监局对于“互联网+”医药主要解决的是网络销售处方药的问题较为谨慎,但是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从国家药品管理法可以看出,对于网络售药的具体细则是由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制定。对国家药监局从法律上禁止网络售卖处方药的提议,全国人大以不符合现代社会“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为由而提出了反对意见。因此,“互联网+”医疗并没有在法律上受到明确禁止。在如今新冠疫情背景下,处方药的网络销售有望放开。国家药监局将主要观察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处方药的邮寄。2天或3天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有一半的企业针对处方药的邮寄展开了其业务,处方药的同城配送是国家药监局期望看到的结果,作为O2O的模式,其风险更低,更利于控制;第二个方面针对于京东、阿里 的2c端业务,需要在其基础上要进行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药仓建设,实现6小时内的配送。从国外的角度来看。如美国,其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医药、保险实现了处方在平台上的流转,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就近获取处方药或者采用邮寄的方式。

 

“互联网+”医药与线下实体店的关系:关于“互联网+”医药和线下实体药店的关系,如今的“线上搬到线下、线下搬到线上”理念流行。对于线下的连锁或单体药店如今有逐渐进行开展线上业务的发展趋势,如入驻电商平台,如采用O2O进行同城成配送;同时,线上平台也逐渐开始从事线下业务,如主要从事O2O业务的叮当快药,在国家要求必须有线下实体店情况下,逐渐开始在全国布局,开始建设线下药店。总的来说,今后的发展模式是线上线下进行融合,不存在冲突。

 

电子病历:卫计委在2018年12月份发布了《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方法》要求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并增加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从目前来看,各医院在电子病历的规范化方面做的不是很好。电子病历的评级和规范化将会影响医院发展的核心。卫宁健康在为国家的电子病历业务提供支持。

 

互联网医疗的分流问题:根据国外经验,在慢病管理方面,如果能在家里进行定期检测、定期服药、且没有太多并发症,将减少很多费用;在国内类似,如果能实现线上的慢性病的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能大幅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同时,“互联网+”在首诊模式上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如能实现线上首诊,将能大幅度减少患者前往医院的诊疗次数。

 

比较看好的板块:互联网医院,例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解决了处方的真实性问题,建立了完善的药品物流配送,以及提供了定期检测和定期复诊等配套业务。

 

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的核心竞争力:阿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层面,例如医药信息的溯源、产品的追溯方面,如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追溯,也是其独家的盈利项目;京东的布局则倾向于互联网医院,在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以及入驻医生人数达到3万人的情况下,就诊量已有较大规模。

 

行业未来是否会强者恒强:目前来说是这样。阿里、京东的产品越来越丰富,例如京东现在还可以提供新冠病毒检测的业务,这种业务要获得政府资源、进行评估是很难的。如果一个企业刚进入互联网+医疗,在最开始仅能做问诊、咨询、挂号等工作,需要从最初级的开始做起,而在这些领域阿里和京东已经布局很久,已经很成熟了。新企业发展壮大需要围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互联网+新的技术进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73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73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73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73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73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73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73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73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73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73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623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