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56 阅读

公司介绍:

霍莱沃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的科技企业,公司主要提供的是电磁方面的仿真和测量的技术和产品。业务方向分成三块:第一、电磁仿真;第二、电磁测量;第三、项目跟产品。目前公司主要的下游领域在国防军工,还有一部分5G通信的客户,主要的客户群体包括中国电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子,中船,航空工业等等的一些军工集团。下属大概有数十家科研院所,包括中兴和大唐等等通信设备制造商。公司在所属的领域技术非常领先,一部分代表性的技术成果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也曾经参与嫦娥、北斗、高分等等知名工程,并且为众多的军工方面的型号装备提供了幕后的仿真或者测试的技术保障。


收入来源:

一、电磁仿真业务历年来占收入比重在10%,里面有CAE仿真软件和仿真系统。CAE目前已经围绕着电磁CAE打造了非常全面的产品体系,包括通用的仿真软件,以及一部分专用的仿真软件。公司2022年也成立了仿真事业部专门的销售团队,主攻CAE市场。第二块业务是半实物仿真,主要是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软件,基于复杂电磁环境方针软件主要用来验证模拟装备,在模拟环境当中是不是能够达到设计的性能要求。

二、电磁测量业务,这个占收入比重最大,历年来基本上都在60%70%或者更高的占比。这块业务主要包括相控阵雷达的测量系统,还有雷达目标反射检验测量系统,射频测量系统,还有5G基站天线的测量系统,还有少量一部分通用的测量系统。公司在相控阵雷达测量系统,还有雷达目标反射检验测量领域都是国内技术非常领先的,都是技术壁垒非常高的一些领域。在整个国防军工大发展的背景下,这几块业务未来的景气度也是比较高的。

三、雷达天线项目和产品,这也是公司凭借多年仿真的总体设计的积淀积累和相控阵测量和优化的技术积累,去开展的原型机的业务。到目前,公司已经成功交付了多款原型机,目前还有几款在研的上,这些项目在未来都会进入实物的比测以及后续的招标环节。


经营利润情况:

2021年,公司实现的3.3亿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43%左右,归母净利润6065万元,同比增速在35%左右。这个需要补充一点,去年上市之后推出了第一期的股票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去年是计提了688万,如果把这块费用加回去,归母净利润大概6700多万,同比增速在50%。公司股权激励总共考核四年,连续四年的目标增长率都在30%的范畴。从2021年的业务情况来看,贡献收入的大头是测量系统业务,主要系在军工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持续开拓这样的市场份额,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另外公司去年下半年完成了对宏捷电子的收购,在四季度完成了对宏捷的并表,对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也有一部分增量的贡献。测量系统贡献收入和利润最大的业务。另外两块,仿真和相应的产品在2021,在产品端都有里程碑式的突破。电磁仿真主要是通用CAE产品的推出,这个也是今年要主攻市场的业务。另外,在相控阵产品这端,去年承接了毫米波相控阵,还有其他的新型的小型化项目和原理样机的订单,在今年这些订单会走到后续流程。

    

二、Q&A

Q:怎么看待公司后续研发费用率的变化? 各个业务对于研发费用的影响?

A:公司历年的研发费用率在7%-10%的区间。1)CAE仿真软件这块业务的研发投入定是计入在研发费用里面的,其主要主要取决于行业的技术的趋势,以及公司自主研发的进度。2)测量系统因为现在相当于是一个量产的阶段,所以这块的研发并不会很多。3)相控阵产品,公司将这块的成本、费用都记到营业成本,而不是研发费用。因为客户交给公司的是一种研制订单,相当于他们在研制一种新的雷达时,把前端的天线阵面交给公司去做,对于公司来讲,这块公司投入的无论是人力也好,材料也好,这个都有订单去对应的,并不是根据行业技术公司自发去做的,而是也相当于需求牵引的一种研发的行为。


研发费用率在今年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可能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高级人才的引进,可能会使得单位的用人成本有所上升。第二方面,去年6月份做的股权激励,去年的股权激励费用相当于是计提了一年当中的一半,今年的影响会比去年大一点,这两个因素可能会带动公司的研发费用往上走。


Q:公司后续西安研发中心的规划是什么? 

A:西安研发中心从上市之后就开始筹备了,也是经历了下半年的筹备时间。当时设立西安研发中心的考虑,一方面在西安也有很多西安本土的客户,西安也是一个军工集团的重镇。另一方面,西安也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工大,在相关领域比较强的高校,对于公司招聘人才其实是有一个比较强的优势,毕竟上海电磁这块比较强的高校没有那么集中,上海用人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公司出于这几方面的综合考虑,就考虑在西安那边新设一个研发中心,也是对于上海这边研发中心本部的有效补充。目前的进展还是很不错的。


Q:在公司整体人员招聘方面的规划是怎样的?各个业务板块有何不同?

A:目前公司的人员,包括新收购的去年收购的公司,加起来大概130多人,今年的目标是会扩到150、160个。从公司整体来说,业务的边际成本并不是非常高,人员的边际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相对来说,比较耗人主要在测量系统有一些调试工作,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交付项目的增多,公司会需要相应的人员的增加。从数量上来讲,公司研发技术人员的招聘的总体的增速,估计还是会在20-30%的区间。公司一定尽可能保证的是收入的增长,需要快于人员的增长。本身公司除了测量系统交付这一段,其他并不都是耗人的业务,主要是关键的人才到位更重要。


从上市以后,到现在差不多快一年的时间,公司在人员的质量,人员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目前来看,去年下半年,新进来公司的有三个博士,主要是投入到公司的CAE,还有相关的产品的业务板块里面去的。今年在CAE这块,公司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专门的销售团队,目前还在不断的新进一些人员。相应的产品,其实人员都一直在招募,主要是研究所,还有一些相关的高校,还有一些博士,他们在算法领域有比较好的成果。目前人员规模,对于支撑公司研发来讲,还是可以的。公司也会陆续的去招募,尤其在CAE这块前端的算法工程师,公司招聘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Q:两会上也有对军费的增速提出比较高的目标,请问一下公司的订单情况? 

A:从公司的感知来讲,差不多2020年左右开始,已经能够感觉到,很多的需求在不断的出来。首先,测量系统是公司最大的一个业务的支撑。这块的订单的景气度还是不错的,包括对未来的展望还是比较乐观的,能够支撑业务相对来说比较良好的增速往上走。CAE仿真这块,需求主要是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出来,主要还是国家层面的支持,包括军工集团对自主可控的要求。尤其在现在的国际环境当中,这样的需求变的格外突出。这块的市场景气度有目共睹,关键点在于公司折价厂商能不能匹配到客户的技术需求。现在不担心市场,只是要关注好公司的产品是不是能够跟得上客户的要求。公司在研发这边,在销售这边都是投入了很大的力量,相信在今年一方面是订单的突破,另一方面在CAE的收入也会有新的突破。


在产品这端,这个市场一直都是比较大的。这几年随着公司的一些导弹,飞机装备量产,这块的市场需求的增速能从A股其他上市公司验证到。对于公司来讲,公司进入到这个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晚,大概是在2017、2018年才开始着手做这块业务。目前也没有量产,没有定型量产的型号,但是霍莱沃主要的方向在于低成本。小型化的新型产品的研制上,公司做了大量的研发,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技术成果。在今年,公司也会有原型机陆续进入到实物的验证,甚至是招投标的后续的阶段,公司也期待产品能够从原型机走到后续的量产,有一些量产的结果能够出来。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Q:公司目前相控阵产品的进展,包括大的天线和小的弹载天线?

A:公司过去交付的原型机主要是大的天线正面,在今年有可能会进入实物比测,甚至后续的招标的阶段。军工的进度公司也只能是估计,没有一个准确的定数。在小的弹载方面,目前有不止一个型号在研制当中。这个也都是直接对着需求的,并不是纯研发项,公司的研制订单在今年都会交付掉,有可能会有一些前面的压力测试,疲劳测试等等。总体来看,一些实物的测试,甚至是比测也有可能在今年,招投标的时间比较难说。

    

Q:公司在汽车、5G、卫星这几个板块目前订单的增速情况,大概是什么样?

A:卫星其实就是传统的一些卫星,主要是航天的客户,公司都有去做一些配套,包括去年收购的宏捷电子,应当有一半的业务都是给卫星载荷的生产商去做的测量系统,都是卫星这块的业务的情况。可能大家关注的点在低轨卫星,低轨卫星公司的子公司去年就已经交付了,包括航天这边,还有民营,有一些射频测量系统的订单。对于本体来讲,母公司本体来讲,去年就有在跟进一些卫星载荷订单,今年相信会陆陆续续有落地,包括新的相控阵的测量系统,还有OTA的测量系统,可能都会看到这个订单的落地。公司的嘀咕卫星还是会比较持续,这个节奏不会非常接近,但是需求会比较的持续,公司跟客户也是比较紧密的,所以这块我相信今年和后续的年份都会有嘀咕卫星的订单。


5G今年中兴可能还会有一些业务,但是体量还估不准,可能也不会很大,在公司的业务展望里面,这块可能并没有放到很靠前的位置,公司也会紧跟现有的客户,中兴和大唐,如果他们有需要公司也会参与,目前没有看到有非常大的需求出来。


汽车目前公司还是没有业务,跟车载毫米波雷达厂商,和整车厂商的接触也都在继续。目前还很难讲订单什么时候会落地,会不会落地,现在还比较难预测,但是这块一直在持续的去跟踪。


Q:公司在CAE这块后续会不会进入高校教育领域,研发方面?公司和国内外高校的合作情况是什么样的?

A:目前公司没有在跟高校教育明确的推出教育版,或者卖给他们,公司现在主要接洽的客户包括试用的客户主要在军工口。高校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是并没有把它放在非常前的位置。公司整个对CAE的考量的思路是,因为这两年看到军工口的客户确实有比较急迫的自主需求,一方面是经费有要求,他们确实有自主的要求,公司更希望趁比较好的机遇,能够更好的推广。另一方面是公司的产品在围绕客户需求去先发展、走业务。公司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客户用到公司更多的产品。等到产品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之后,公司才会考虑在高校。所以公司精力主要投入在前期的市场推广,还有前期的研发不断更新迭代。另外,公司的产品的成熟度跟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一方面推市场,另一方面借助这个机会给公司一个产品更好的打磨的平台,等到产品更加成熟之后,再去做这样的一些推广教育的工作。


从合作研发来讲,公司公司合作比较多的高校,主要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司团队最多的人员来自于这个高校,跟他们有合作也是比较密切的。其他的一些成电等其他电子比较强的高校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接触和合作,但是公司这边的算法主要是依靠自研。

    

Q:公司的CAE产品,在市场和产品方面,和竞争对手有哪些差异?

A:整体来讲, CAE方面公司数量也就在几十家左右;电磁这块做的比较好的,做自研的公司数量应该不到十家。和长三角地区有几家可能做了很多年,产品成熟度相对来说应当也还不错的友商比,公司的优势主要在于公司的业务抓手比较多。很多专门做电磁仿真软件,或者是某一个领域的CAE仿真软件主要是小几十人的团队,甚至更少的团队,专注于这个业务,公司规模相对来说比较的小,其他的业务抓手没有那么多。从客户数量或者客户的黏性来讲,还是霍莱沃这样的公司更加有优势。公司测量系统做了几十家客户,几百个案例,公司跟客户的连接来讲,是非常深的,客户黏性也是非常强的,这也是为什么公司能从测量系统做到相关的产品。公司有这么多的客户,公司有技术,当公司推出一个新的产品的时候,公司客户的接受度相对来说会比较高,因为对着的都是同一批技术人员,相对小厂商来讲,业务抓手会更加的多。


第二方面,公司从07年成立到现在,所有的产品都是围绕着电磁做仿真,做测量,做仿真和相控阵产品,所以公司在这块积累的工程经验非常深,并且不同的业务板块相互、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三块业务之间的协同非常明显。并且在电子这块,公司有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可能一些友商主要做一些三维电磁仿真软件、通用软件、单点工具做的非常深,打磨的非常细;但是公司在电磁仿真这块,既有通用的产品,也有一些专用产品,针对设计的,再到大环境的仿真,复杂环境的电磁仿真,这样一个非常全的产品体系可以帮助公司在客户那边赢得更大的订单,可以给客户打包的方案做的更大,跟客户的连接也会更强。

    

Q:最近全国的疫情爆发,对公司来说会有怎样的影响?包括疫情对于Q1业绩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A:对Q1来讲,会什么太大的影响,公司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情况。公司是一个多点布局的公司,公司的客户主要在北京、西安、成都,这三个地方是比较密集的。公司在这三个地方都是配了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所以公司基本上采用一种本地化交付的思路。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片区的客户,可能是要从上海这边去,上海出不去的情况一定会对交付会有影响,这个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公司能在这种情况尽量调用外地的人员去,短时间内他们任务重一些,来协调工作,过去都是这样协调的,疫情到现在都两三年了,对公司的业务,整体来讲,要放到一年的情况来讲,影响并不是很大,可能在某一个时点,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差旅的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Q1目前来讲应该是没什么影响。全年的话,公司积极的去调用各地的协同,也会根据情况去补充一些人员,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

    

Q:对整个Q1的指引和全年的是保持基本一致对吗?

A:恩,差不多。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56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56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56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56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56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56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56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56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56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56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375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