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入门
出席:公司董秘林总
一、经营情况回顾
2019年下半年,家电、汽车有明显的好转,电力19年跟17、18年比较有明显的复苏,同比增长超过了20%,而且应该是可以持续的比较好的增长。
20年1季度,受疫情影响,整体经营情况和我们年初预计的差异比较明显。疫情之前,我们预计今年整体的经营是比较好的,因为家电、汽车的复苏我们认为是可以持续的,再加上电力很好,高压直流有海外,信号、工控等业务也不错。
二、疫情影响分析
全年增长目标由原先10%下调至略有增长
目前看,疫情对我们一季度影响还是比较大,这个时候全年疫情影响会有多大还是比较难精确判断,但对我们全年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肯定是会有的。目前初步看,对我们全年经营的目标可能有调整,原计划是收入实现10%甚至更高的增长,如果后面海外疫情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控制,我们希望全年能够实现略有增长,这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海外疫情的影响二季度中期加大,延续1-2个月,但部分企业开始复工,是积极信号
现阶段看,疫情对海外的影响从二季度中期开始加大,应该会延续1-2个月的时间。因为欧洲主要国家疫情现在得到了控制,但还没国内这么好,包括美国、巴西等的疫情还在持续,所以我们认为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
海外复工复产已经在开始,像整车企业、主机厂,3月份逐步停工,但到4月底,大众的部分公开就已经复工了。美国特斯拉通知我们5月10日开始恢复供货。当然能这些复工复产不能马上恢复到疫情以前的状态,但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二季度收入在一季度基础上不会大波动,有2-2.5个月的订单,下游厂商生产计划打乱,订单修改的情况增多
整体看,2季度的收入应该在1季度的基础上不会有大幅的波动。目前我们的订单情况有2-2.5个月的水平,产能利用率4月开始差不多在82-86%,结合未来两个月的订单情况看,产能利用率会在4月的水平上略有波动,因为现在没有看到大规模的订单取消的情况,当然订单的修改情况现在比去年同期要多,因为下游有些客户短期看,他们的生产计划全部已经打乱了,我们作为供应商,肯定会配合客户去需改订单,比如交货周期、批量数、发货数,肯定都会发生变化。
【提问&回答】
【疫情影响】
Q:疫情对海外订单2季度影响最大,还是说3季度也会延续?
A:疫情对海外的影响3月下旬逐步体现,4、5月的影响要大一些。5月之后,由于海外车企等逐步复工,我们认为应该能整体稳住。
Q:海外疫情从业务角度看对我们的影响?
A:海外业务中,电表、低压受停工停产的影响相对小一些。汽车产业链复杂,影响比较大。家电也有一定影响。还有一些工业相关的也有影响。
Q:4月我们的产能利用率很好,如果5、6月维持这个水平的化,产能利用率应该比去年同期要更好,但是收入角度看,如果2季度和1季度差不多,同比应该是有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今年的产品价格,实际上和去年相比是有略有下降的。
Q:海外TE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各地工厂已于3、4月停工,欧姆龙意大利、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工厂3、4月陆续停工,松下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工厂4月停工。我们海外的份额上升是不是一个契机?
A:短期的维度,会有一些订单转移到我们这里,这个是肯定会有的。更长期看,这次对他们海外的工厂打击是非常大的,我们会成为海外这些客户更主要的一个选择。
【高压直流】
Q:今年1季度高压直流有1亿元的规模,和去年差不多,国内这边应该受疫情影响比较差,为什么能保持这么好?
A:今年有海外,去年同期没有。我们大众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做的,特斯拉也是去年10月份开始供货的。
Q:20年高压直流海外400万颗的出货目标会不会下调?
A:目前还没摸底,但是肯定会有下降。比如,大众的平台量上去之后,碰到了一些软件的问题,需要一定时间解决,而且3月工厂因为疫情停工了,现在了解到的是5月后会恢复发货,但是量应该在2-3万颗/月,比之前计划的5万颗/月要少。但是我们了解到7月份他们的量会达到7万颗/月,如果能达到,全年的目标实现还是会比较好的,有一定不确定性,取决于他们的软件问题解决时间以及疫情的控制。
但总体看,主机厂并没有把这些项目放下,包括我们奔驰的项目,特斯拉新启动的超级快充的项目,这些项目都在推进。
Q:特斯拉的量的预计?超级快充的项目?
A:疫情前,特斯拉给到的信息是全年超过30万套的需求,不包括Model Y,我们现在Model3里面占70%的份额。超级快充是下一代的一个新产品,现在方案还在设计。
而且,我们不光在Model3、Model Y上和特斯拉有合作,特斯拉的重卡,我们现在也在推进一个继电器的应用。
Q:特斯拉降价对我们采购上有没有调整?
A:目前还没有接到这个信息。我们有自己的定价权,会考虑客户的需求,但是不是需求满足他们的要求。
Q:除了电动化,随着智能化的提升,因为更多的产品可能会更加自动化,继电器的需求量和价值量是不是会提升?
A:这个是肯定的。汽车发展两个大方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我们是非常认可的,这两个方向都会大大增加继电器的配置。继电器作为一个自动开关来讲,本身主要就是用于电动自动化跟智能化。单车的价值量提升多少这个目前很难精确判断,因为其实大家看到说现在这块很热,但是其实真正距离成熟的应用还很早。
【汽车电子】
Q:日系车,我们高压直流国内丰田BDU项目,传统车丰田审查第二轮,好像已经在进入日系的供应链了?
A:这个是一个趋势,比如我们去年并购海拉的业务,进一步体现了宏发汽车继电器整体的实力。海拉的项目今年1季度的收入6000万左右,年化2.5个亿,和他原有的规模差不多,他之前也就是2.8-3个亿,考虑到疫情略有影响,说明我们已经很好的承接了这个项目。之前提过,我们并购海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拿到客户和渠道,海拉原有客户大众、戴姆勒等的交付都没收到并购的影响。
欧美汽车市场,我们现在基本上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接下来会持续努力提升份额。韩国市场,韩国进入比较容易,韩国本土没有特别有能力的供应商,但是韩国车整体比欧美日系的要弱一些。日本市场,本身汽车继电器的供应商比较强,另外就是供应链比较保守,所以我们接下来会努力推进这一块。一旦日本市场能够打开进入,我们汽车继电器的发展就是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的愿景是,让全世界跑的车都装宏发的继电器。
Q:松下等的盈利能力是不是和我们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我们能够否替代他们?
A:现在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盈利能力,但这个反而会制约他们的发展。泰科、欧姆龙、松下,他们的继电器业务占集团的比重非常小,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拿业绩说话,没有业绩会进一步边缘化。但是如果他们进一步强化利润跟业绩,市场上他们就更难和宏发竞争,第一,他们的规模在缩小,规模效应在减弱,第二,他们现有的产品在老化,生产、设备方面也在老化,竞争力就处于劣势。如果要提升竞争力和我们竞争,就需要加大投入,成本就会飞快上升,利润可能亏损,亏损加剧他们在集团的弱势地位,所以他们现在是陷入恶性循环,两难的境地。
应一个方面,从产品的维度,继电器是一个核心的器件,我们需要对客户承担非常大的责任。海拉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他的汽车继电器一年3亿人民币的规模和他们全球总共70亿欧元的规模来讲微不足道。但他们要卖只能卖给我们,因为要对客户负责,大众、戴姆勒这样的客户他们不能得罪。我们收购海拉的价格看也算是白捡了这块业务。
所以、松下、泰科、欧姆龙对他们的汽车客户也一样,需要维持,如果因为继电器影响客户关系,他们损失会更大。松下等会让客户慢慢去找新的供应商,所以很多客户都来找过宏发。
【电力】
Q:电力沙特项目什么时候会开始供货,估计未来两年每年有3-4亿的收入?
A:今年1月份已经开始供货了,但是上量有个过程。这个项目推的很急,全球有7-8家的表厂在供这项目,但是目前排下来,这些表厂我们都是主要供应商,我们的份额可以到70-80%。现在有些表厂已经开始逐步上量了,有些表厂还在做的过程中。
Q:国内的电力继电器?新标准如果出来继电器的单价是否会提高?
A:本来觉得今年国内会持平或者略降。但是现在看起来下半年疫情过后,下半年国家可能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现在新标准的方案我们也在参与制定,继电器的单价会略有提高,我们会保持相对合理的利润率。
【低压电器、工业】
Q:低压电器今年投入9000万,会形成多大的产能?
A:低压电器整体看我们希望能够迅速提到我们的第一目标,10个亿的规模。今年1季度疫情对我么交货有一些影响,主要是物流。产线方面,已经有一条低压接触器的自动化产线在交付工厂,这条是属于提升替代原有的就的半自动化产线。大概7月份会有一条断路器的新产线,这条是对应新产品的,因为疫情影响比原计划的6月要慢一点。另外,低压里面立威腾的出货已经开始了。
Q:除了老的通用继电器以外,公司电力是最早超过10亿元的,现在汽车电子也解决10亿元,高压、低压、工控目前都在5亿元上下,低压之前我们自己预期的比较高,后面会不会有一些调整?
A:现在5-6个亿左右规模的业务都是面临比较好的机会,需要有些积累,基础打牢一些,或者等待一些机会。基础夯实主要是对低压而言,这两年确实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但总体看我们的经营思路没有大的问题,这块业务也是从2个亿的规模做到了6个亿左右,我们以产品的品质、综合服务能力拿下了海外中高端的核心客户。我们的短板,之前我们希望单品高效生产去拿下这个市场,但是这个市场是成套招标,然后我们就开始开发新产品,很多新开发的产品难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但是最大的发展方向没有变,目前调整的包括我们这块业务的负责人,是希望更有魄力执行我们的规划。
工业这一块,宏发早期是1个亿左右的规模,借助ABB、施耐德的贴牌项目,我们做到了3个亿,那两年增长非常快速。贴牌项目有一定体量以后,增长就会变慢,后面3个亿到5个亿这个依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在OEM项目上发展了自己的能力,推广了自己的产品,做到了5个亿。我们现在面临新的机会,施耐德、ABB跟我们合作有5-6年,过去合作关系非常好,他们接下来可能会在未来1-2年内,会进一步把海外项目产能转移给宏发。比如施耐德印尼工厂,一年大概有2500万-3000万只的产品,未来准备逐步关掉,产能转移给宏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未来我们把这部分也为承接下来,会增加我们工业继电器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另外做完这些项目也能提升我们的自主品牌。应该说这块业务目前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好的前景。
【功率继电器】
Q:功率继电器?
A:海外比如欧洲市场会收到一些影响,海外占比在40%左右。现在看功率继电器和我们18年底到19年初的状态比较像,四川、西安这块相对低端的产品受影响比较大,本部还可以。
Q:功率继电器里面家电的占比?
A:之前在70%左右,现在要略微低一些,不会到70%。19年,光伏、电源等新能源市场主要核心客户供货超过1亿元。
Q:功率继电器这一块,疫情期间我们恢复的很快,我们的竞争对手影响更大,目前随之疫情恢复,我们一些小的竞争对手恢复起来会不会给我们一些压力?
A:疫情期间我们发挥了一些优势,短期上看,大家都受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影响要小一些。但是我们也认可,竞争对手恢复过来一定回加剧竞争,因为谁都谁都不愿意丢失这个份额。
所以我们在今年一季度的经营讨论里面也反复强调,说今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力保市场份额。其实这个策略跟我们在18年四季度跟19年上半年的策略是一样的,当时大家也知道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我们在加大力度保证市场份额。
【新业务】
Q:真空灭弧,传感等新业务的情况?
A:其他的新产品,宏发没有放弃,我们在鼓励新思路,新产品。同时,我们也能忍受新产品拓展上较慢的情况,因为宏发定位的都是中高端市场,门槛非常高。
氧传感器,后装市场我们已经占到20%的份额,但规模上不去也说明这个后装市场很小,需要进一步积累,进入主机厂。
真空灭弧,去年和华电配合的非常好,市场开拓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去年增长还是很好的,今年1季度因为疫情很多工程做不了影响比较大。更长期的,借助华电这种客户,未来国内市场能形成品牌效应和市场地位,承接更多的项目。
电力电器,我们结合了陶瓷的工艺,未来希望作为一个技术方向去发展,做陶瓷类的产品,虽然发展的慢,但不会对企业形成比较大的负担。
电容,今年可能会下降,之前规划就是下降的,因为我们要对它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它过去一些家电类的产品竞争非常激烈,价格一直往下走,希望选择一些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做。
【并购整合、投入】
Q:今年如果外部环境比较差,会不会考虑加快并购整合?
A:宏发不排斥并购,不过会稳扎稳打。比如海拉我们最开始解除是5年之前。还有就是,宏发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拿下某个标的,拖两年他们其实会变得更惨。
Q:海外这一块是什么样的节奏和投入强度?
A:海外仍然会继续作为一个工作方向,但是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思路,不能说因为提出全球化,就每年海外投入一个工厂,需要注意风险。海外这些企业过去1-2年我们基本上都结果过,渠道是顺畅的,这一轮疫情对他们来说打击非常大,也许未来1-2年会有更好的条件。
Q:今年各个业务产能扩张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优先级排序?
A:今年投入的50%在开关跟电力两个事业部,汽车、通用等的主要是技改提升效率为主。高压直流方面我们去年的投入已经很大,特斯拉、大众、奔驰、比亚迪的产线都是去年头的,而且去年投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冗余,现在的生产线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特斯拉的产线是50万只/年的,如果未来特斯来卖的更好,或者增加超级快充等需要形成量产,会再投入新产线。
电力主要是过去的线是以纯手工或者半自动的为主,产品如果是降价的趋势我们需要考虑技改提效降低成本。
Q:继电器门类比较细分,有些门类太小宏发应该不会做,所以我们整体的份额提升的天花板在哪?
A:一些门类比如电表,我们的份额再高也不可能达到垄断市场。我们对客户和市场有自己的选择,比如高压直流,我们锚定一二级主机厂,目前国内主要份额我们已经占到了40%,海外我们也是最主要的供应商。拼价格的市场我们也不会做,典型的国内的充电桩这块。
如果不考虑结构性的变化,以目前全球接近80亿美金的市场看,我们应该能够做到全球20%的份额,如果考虑高压直流这种市场,这块市场起来会很大,我们的份额也很高,我们整体的份额占到的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