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45 阅读

事件:汇顶科技1H20业绩说明会

时间:2020年8月28日10:00-11:00

参会领导:CEO 张帆,CFO 侯学理


业绩回顾:

1H20营业收入30.6亿,YoY 6%. 收入放缓主要由于疫情和宏观环境的影响。

1H20毛利率52%,YoY -10%, 主要受到产品迭代、终端客户疫情影响

1H20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27%,同比上升+11%,主要由于新增海外研发中心、新增人力成本等原因。

1H20净利润5.97亿,YoY -41%  


Q&A:

Q:公司近期股价回调比较明显,如何评价估值?是否有回购增持等举措?新产品布局进展?

A:我们没有太关注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化,股价变化反应很多因素影响,我们更加关注长期成长。我们认为股价是公司未来所有盈利的折现,这方面每个投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关注的是如何使公司的成长持续时间更长,以及成长更大、更快,股价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还是希望聚焦于我们能够控制的方面。新产品方面,我们超薄光学指纹产品出货已经超过了1000万,对我们的业绩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以及ECG在上半年也实现了量产出货,指标也是业界领先;我们也发布了BLE芯片,今年预计出货可以达到百万颗,明年预计可以超过千万出货。


Q:手机创新速度放缓,客户需求变化较快,我们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研发投入增加很快,内部有没有定研发投入效率的指标?公司未来有没有提高非手机业务占比的规划和比例指引?

A:我们并不认为手机创新潜力在变小,因为大和小是相对的,汇顶目前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产品种类来看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对我们而言未来机会还是非常多。此外,行业的机会在随时变化,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还是提升我们的能力,我们通过这几年持续的努力,技术覆盖面已经大幅扩展,这是一个艰难的能力建设过程,能力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耐心的积累。能力建设首先要具备能力,才能捕捉未来的可能,这对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近几年一直致力于通过并购、研发等方面在传感器等方面提升我们的能力,短期确实很难评估提升的效果。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手机的创新潜力其实并没有在变小,尤其是对我们这种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其次手机现在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和IoT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还是更加着眼于客户需求的满足,来创造独特的客户价值。研发投入方面,无效的投入肯定是会有的,不可能”百发百中“,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提升判断技术路线、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能力,所以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提升这方面能力,我们年初至今并购了NXP VAS,Dream chip等团队及公司,帮助我们提升音频、ISP等方面能力。我们其实不是很在意非手机的占比,如果有一天手机没有了,我们也会和客户一起寻求新的技术。


Q:下游客户受海外影响比较大,我们看到对手在指纹业务也成长起来,面对行业和对手的情况,公司有什么样的策略?如何提升成长性?公司未来能脱颖而出的原因有哪些?分析一下汇顶的长期的成长路径?

A:今年的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市场上所有公司都有广泛影响,我们认为竞争和困难是一种常态,我们还是要去拥抱积极的变化,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研发能力够不够强,没有能力是抓不住机会的。屏下指纹方面,目前市面上所有厂商都是在“抄”我们的二代方案,但是目前超薄方案还没有厂商可以复制,所以我们也还要继续提升专利布局、诉讼能力,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我认为这件事情也能让抄袭者发现抄袭实际上市不能赚钱的,我们目前市占率还是第一,尽管价格上可能会面临压力,我们还是愿意用积极的心态去面临竞争。未来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我们确实在未来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但是我们的实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取胜的机会,我们认为未来能够取胜的原因主要有:1)我们非常贴近客户,始终关切客户有什么新的需求;2)我们会不停地把握和关注新的变化带来的机会,识别我们的能力能够管理哪些机会;3)持续提升我们的多方面能力,以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来看,我们的能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未来我们也会不停地持续地投入来提升我们的能力,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海外的研发能力。公司的核心成长路径方面,我们从本质上来讲是一家做传感器的公司,我们认为时间是一个物理世界,未来所有的物理的变量都需要变成数据,从本质上来讲我们是一个挖掘和采集数据的公司,我们的理解是“声、光、电”, 其次我们也需要对计算能力,来排除采集数据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错误,数据计算完毕后要用安全的方式传送给处理器,所以我们也在开发连接技术,比如BLE、NB-IoT。所以我们是依托“声、光、电”的传感技术来打造“传感-计算-连接-安全”的能力。


Q: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较上半年大幅增长,未来是否会一直保持这样的节奏?

A:研发投入最重要的是提升能力,总的来看公司的成长就是研发费用不停增加的过程,管理研发费用需要有好的团队,所有好的公司销售收入和研发投入是并行增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研发投入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Q:存货达到历史新高,存货很多部分来自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存货大幅提升的原因?下半年会不会对公司的利润造成影响?

A:存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今年疫情产生的变化,在疫情发生以前整个供应链都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中国疫情控制之后大家没有预期到海外疫情的持续时间之长,所以大家看到四月之后海外客户需求大幅下滑,欧洲客户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所以库存提升主要是市场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变化。我们的好处是一个我们是一个产品公司,我们的产品都是标准化产品,不太存在存货减值风险,不会因为需求下滑就彻底卖不出去了,从今年Q3到明年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库存确实是有一些压力,但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Q:怎么看指纹低、中、高端产品线明年的发展?侧边指纹会不会成为长趋势?

A:我不太认可超声波是高阶,超薄是中阶,我认为我们的超薄产品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具备了和超声波竞争的能力,而且超薄的产品相比超声波会更具竞争力。此外,OLED价格在不断下降,这有利于Lens type指纹的渗透率提升,侧边指纹主要针对LCD手机。我们认为我们在三个市场都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我们在三个市场都有很高的市占率,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我们在高阶的产品没有卖的那么好,高端产品我们和海外客户还在不断沟通过程中,竞争对手是很强,我们还是有愿望和勇气我们要把我们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去挑战强有力的超声波方案。


Q:公司有没有做WiFi+BLE的方案,对这个方案怎么看?公司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超薄方案毛利率的提升空间有多大?

A:目前没有,未来有没有还需要持续关注,WiFi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尤其是在家庭连接中。Q2的毛利率环比有所提升主要是超薄的产品良率有所提升,盈利水平在有所改善,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案,我们现在的给到的预测我们Q3利润同比来说还是会下降,因为现在的情况可能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有一个客户可能就没有销售了,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的因素还是比较多,无法统计准确的数量,如果一定要说,我们是愿意看得更严重一些。


Q:Driver IC的技术对公司未来2-3年算是重要技术吗?以及触控方案的技术趋势?

A:目前我们是没有做,未来会不会做还需要继续关注。早些年我们也遇到过LCD的TDDI的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没有做是正确的,这个方案确实具备成本优势,但是从没有产生很大的新的贡献。FTDDI我们也不太看好这个方案,无论是从需求还是成本来讲都不是一个正确的方案。


Q:毛利率趋势来看,下半年还是持续往下的机会大?

A:是的,任何技术都是推出的时间越长,毛利率下滑的机会就会越大。一方面来看,毛利率确实有下滑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从中国的设计公司来看,我们的毛利率来看整体还处于不错的地位。但是整体来看,从下半年来看毛利率还是下滑的趋势。


Q:非指纹产品的推出timeline?

A:我们肯定还是尽可能努力地推动产品尽快面试,但是我们也很少做短期的预测,因为短期的变化很难说的清楚,我们也是希望老老实实说清楚,比如Q3的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持续努力,结果早一点出来还是晚一点出来其实没那么重要。我们和VAS团队是2月交割,但是交割完后因为疫情就没法交流了,这种意外情况都是难以预测的。


Q:集成电路政策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国际环境变化影响?

A:政策对所有公司都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太关注政策,我们还是以客户为导向,还是关注客户为主。我们还是希望国际环境变好,环境变坏肯定对所有人都没好处,但是这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只能力所能及做好,我们也希望汇顶成为友谊的桥梁,推动中外工程师有更多的交流,我们也希望做一点贡献。


Q:公司的研发人员扩展到1500人+,在各个产品线是如何分布的?如何管理这么多研发人员?DCT的团队收入如何?市场地位如何?

A:这么多研发人员分布没有做过数据统计,人员管理方面放到业界来看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全球更大规模更广地域范围的标杆公司都很多,我们认为有现成的标杆可以学习,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长期愿景和目标的问题,建立一种企业文化把大家都凝聚到一起,这是凝聚我们全球研发人员的更大的力量。DCT方面,在全球有顶尖的数字芯片设计能力,SoC设计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在汽车方面通过了认证,有很多的经验。对我们而言主要是1)提升了我们计算方面的能力;2)在ISP方面有一些独到的know how;3)其次对我们切入汽车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45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45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45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45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45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45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45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45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45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45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29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