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54 阅读

公司总体情况】


Q: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情况?

A:疫情爆发后,对供应造成很大冲击,2-5月份,公司的供应受到影响,呈现几个特征:国外进口品牌的长周期的物料跳票严重,原来汇川有订单的跳票的占40%,美国为主;有订单能顺利交付但无法超量供给的占40%;有20%不仅原来订单能交付,追加的订单也能交付;但公司备了一些战略库存且做了国产化替代,用分货的方式保证绝大部分客户充足的需求。公司将在5月完成了所有保供的任务。

 

Q:公司今年初在扩产能,目前产能扩张到什么程度,目前产能利用率达到什么水平?

A:公司大部分的产能提升到两倍以上,有的到了三倍;伺服产品从原先每日两千台的水平提升到六千台;产能利用率至少在80%-90%水平,预估到6-8月份,订单需求可能会下降,但是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70%-80%,公司还将建立保销计划,提升客户和代理商的库存量;

 

Q:对公司后续的研发、拓展投入规划?

A:今年人员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是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将大于人员的增长;

 

Q:从直接需求来看,不考虑库存增加,下游在三季度需求会下降多少?

A:公司三季度会抓住一些结构上的变化,公司在一些领域份额会提高;国家在5G,轨交等领域加大投入也会带来新的机会,传统的以出口为主的行业现在受影响较大,公司在这些领域也在调整队形,包括销售和研发人员的调整。

 

Q:进入五月以来外资品牌的供应情况是否有缓解,缓解之后公司份额如何维持?

A:从5月情况来看,竞争对手供应情况缓解现象不是很明显;从4月开始,公司把客户的数量做多,把客户做厚,口罩机行业为公司增加了两百多个客户,公司在未来会增强与这些客户的联系。当然公司份额的提升和客户增加还要打折扣,因为中国的总量可能会下滑。

 

Q:公司是否会有重点行业拓展方向?

A:疫情后行业会产生变化,公司也在积极做调整,从大的角度来看,半导体、医疗、物流、工程机械电动化、储能等是公司重点布局的;以及纺织行业的智能化公司也在重点投入。公司会根据行业变化调整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

 

Q:公司的业务和业务之间区别较大,如何为业务赋能?

A:公司业务发展的逻辑是两个方向,第一是以技术为方向进行延伸,第二是以市场为平台进行延伸,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和工业自动化都涉及到对电机的控制,只有数量和场景运用的区别,而贝思特则是典型通过市场的维度延伸。因此公司的逻辑就是通过技术辐射,去寻找目标客户群,不断优化升级公司的产品;而在已有基础的客户群上,能否通过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方案更好地帮助客户成功,也是公司所考虑的。

 

Q:产品从定制化转换到模块化标准化的好处和难点?

A:公司是较新的公司,小批量供应优质客户在客户开拓中普遍存在,客户会有个性化需求,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形成多产品多种类现象;目前公司把客户进行有效分类,处于行业顶尖水平的客户个性化需求存在,针对其提供个性化需求合理,对于其他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去除其不合理的个性化的需求,把合理的个性化需求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模块化的搭建,如盖板或通讯协议等,通过柔性设备进行调整,降低成本。且公司的标准化是在高标准平台的标准化。

 

Q:如何解决国产化和进口战略供应商的关系?

A:公司国产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这是公司的战略选择,当国内厂家具备能力时候会优选国内品牌;但从很多基础技术来说,国产品牌发展还有过程。在部分高端领域,公司还是会和进口战略供应商保持良好的联系;在一些国产品牌已经能够形成替代的领域,公司还是会保持至少20%的份额。

 

【公司管理与组织变革】

 

Q:公司组织变革方面的进展和效果?

A:公司的组织变革新增产品线,原来是行业线和区域线,组织变革去年开了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和营销三个项目,今年4月份启动IPD,7月份会启动集成供应链,年末将启动IHR,总共有六个项目,不要高估变革的短期成果,也不要低估变革的长期成果;通过变革,公司在营销端产品线的运作已经开始,运作的思路来自于变革,产品线一定要对它所负责的产品负责,以产品为中心,以拿到特定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为目标的产品线运作已经开始,目前竞争对手缺货,是公司的产品线运作演练的好机会。高层不仅对于未来达成共识,还形成了达成共识的机制,包括公司经营班子的会议,以及企业治理的能力方面达到很多高度的共识。公司正在形成从上到下的经营目标的分解,中国的企业要发展要引进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

 

Q:公司如何制定初步渠道下沉策略?

A:分销一直占据50%的份额,目前面对市场,公司将继续增强分销的能力,从2020年前四个月来看,公司的分销已经有改善。

 

Q:展望一下公司人均产值和人均费用方面希望打造的目标?

A:公司是个产品公司,产品的竞争力是根本,公司一旦进入某领域,就目标领先,公司将华为IPD6.0引入公司,想要在产品上多下功夫;公司最近几件人均产值和效益下滑,通过组织变革,公司意识到做到1、上下认识一致,减少内耗;2、动作标准化,打造敏捷的流程型组织,提升流程效率,进行赋能;3、完善内部的基础建设,花2-3年时间打造同步的IT平台,再花2-3年时间打造领先的IT平台,使所有团队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共享。

 

【通用自动化业务】

 

Q:公司近两月通用自动化订单情况,对全年的判断,哪些领域将复苏?

A:4-5月,公司订单情况稳定,4月受国外疫情影响,医疗行业,特别是口罩和熔喷布的需求增加非常迅猛;5月份开始,医疗行业需求缩减,其他行业订单开始爬坡,总体5月份订单较4月份少,3C、物流、激光、光伏等订单爬坡明显。总体而言,公司主流业务如电梯行业订单4月份开始恢复,目前增长较迅猛,国内目前电梯需求平稳。

 

Q:通用自动化业务方面,公司策略是否转变?在伺服和PLC上的目标?

A:通用业务和国家宏观经济结合较紧,虽然今年GDP总量上可能不及预期,但是从结构上会有变化,结构的变化对汇川利大于弊。伺服今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公司会在市场地位上有很大提升;公司PLC设备在疫情发生很大变化,到4月份已经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且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认识到公司的PLC产品的竞争力,无论在小、中、大型都有完整的方案,疫情总体来说会强化汇川在工业自动化的行业地位。

 

【新能源汽车业务】

 

Q: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产品的规划,客户开拓情况?

A:汽车业务波澜不惊,同比比去年微好,虽然国家退坡政策在往后延,但总体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充电桩的建设对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利好;公司产品开发工作和平台建设工作没有太受订单影响,公司4-5月陆陆续续拿到一些新的定点,国内国外都有。

 

Q:公司如何看待华为做电控的情况,公司目前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和规划?

A:其实华为进入这个领域不是今年的事情了,公司持续关注,行业玩家较多,国际巨头没有退出,国内也不少,公司把重心放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上。

 

Q:新能源汽车业务,混动的定点较多,海外的定点是否多了不少?

A:混动市场的项目相对较少,难度比纯电高,国内就五个项目左右,国际领先厂商做混动也少,因此现在是独供,混动项目包含插电式等不同的类型,量不太确定,评估下来每个车厂每个平台生命周期内达几十万台;海外项目周期长,目前公司跟踪项目又多了一些,但是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部分下半年定点的项目有很大可能拖到明年;


今年和去年相比,国内领先客户或多或少都能进去,项目增多,与此同时,内部能力也提高了,公司增强精益管理,对成本的控制等;第三,在对供应商的管理方面质量也在提高,尽管总体与海外竞争对手有所差距,但是基本满足关键要求。

 

Q:目前来看,公司车企自产和供应商配套的格局将如何变化,公司份额是否有被压缩风险?产品目前和头部厂商差异?

A:主机厂肯定会尝试自制,但从行业变化趋势来看,这个态势是减缓的,最终判断,零部件供应商的市场空间还是将增大;从产品本身和欧洲头部厂商还是有差距,大的差异在战略性上,比如电控,欧洲厂商在自制上走的很早,在IGBT和碳化硅已经提前布局;在电机设备上,头部企业也在电机设备上提前布局,因此公司在技术上与头部厂商差异不大,但是在战略上还是有较大差距。

 

【电梯电气大配套】

 

Q:贝思特的整合计划及进展?

A:在市场整合方面,我们和贝思特原来有各自的队伍,现在分为三个板块,跨国企业板块,海外客户板块,国内客户板块,双方原有市场人员板块下重新融合,由各自队伍中具有优秀领导力的相关人员负责,如国内板块是汇川原有业务,板块负责人是以汇川原有负责人负责,另外两个板块由贝思特人员来负责,目前各项考核评估标准已经落实到位;

 

产品线和制造方面的整合,产品从大的角度上来说是属于不同的大类,小类是各自多出来的部分砍掉,融入到板块;此次并购重要的事情是双方产品要形成大配套的方式向客户销售,大配套销售的生产复杂度实际是在贝思特的产品,因此在贝思特下面成立了一个大配套事业部,整合完毕之后,电梯事业部下形成五个板块,默纳克原有产品、电气产品、线缆产品、门机产品和组合产品大配套;

 

Q:如何利用贝思特现有市场优势打入到汇川的优势市场?

A:合并之后最重要的战略就是利用双方的优势市场,不仅是贝思特海外市场能够带动默纳克的销售,同时汇川在国内客户群体当中也对贝思特份额提升有助益;线缆和门机对贝思特业务推进是有很大作用的;贝思特是所有跨国企业优质供应商,与客户间建立和非常好的关系,公司会形成新的项目组在贝思特原有的负责人领导下去完成项目;跨国企业和海外的大客户项目中,公司竞争优势较大。

 

Q:电梯行业利润的提升是否是可持续性的?

A:电梯行业在前几年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是竞争的压力,目前客户对电梯产品毛利下降预期没有那么强烈,公司自身通过管理改善减少各个环节的消耗可以少量提升毛利率,大幅提升很困难。

 

【工业互联网】

 

Q: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的方向?

A:公司认为未来制造业是产业升级主要方向,公司对工业互联网投入坚定不移,公司有大量制造业客户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汇川有工业设备的接入和获取设备数据的能力,公司将利用自身技术和客户的优势,持续把公司数据中台打造好,也将为其他业务拓展树立更高的护城河。

 

Q:公司是否考虑在通过工控的优势和国内外云端方面合作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

A:工业互联网的推进公司秉承自主为主,协作为辅;(60%自主开发,40%协作)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54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54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54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54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54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54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54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54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54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54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357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