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71 阅读

2020年是国产工业软件的元年。在整个行业内,工业软件从一级市场投资上面来去看的话,其实是一个收益非常大的投资项目。因为国内营业额非常大的工业软件公司比较少,但是比如说中望软件现在市值有500多亿了,所以可见工业软件产业还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我想告诉大家,国际工业软件上市的公司几乎都是一路往上涨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往下跌的,虽然这个产业已经发展了六十几年了。


我在西门子主要是做战略规划,规划之后要挑一些项目。我们看整个汽车产业进入中国的时候的话,也是有独资一些国外的公司进入进口进来,发展到今天产业已经开始有合资了,像特斯拉让外商进来去独资,也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种合作,整个产业和工业软件都在发生这样的变化,我其中一块工作就是在寻找一些比较好的项目。做完了以后,有技术上面的输出,甚至联合开发,包括资本对接和team of teams,这就像另外一种形式的赋能,相当于我们团队会介入到合作伙伴的团队里面去。在去年2020年作为工业软件元年,我写了三篇关于工业软件的文章,但是因为合规关系,所以我就没有办法都用真名,其中一篇是用了真名,两篇用了笔名。


今天要讲的4个主题,一块是产业迭代与推动力,工业软件以前我写了一个叫必然事件: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这其实是一个必然事件,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很多数据不仅仅是国外,其实国内,如果说我们再去动,可能会变成制造业第4次工业革命,不动可能我们就落后了。因为整个全球制造业的迭代,在做下一轮的布局速度已经是非常快,我们再通过现象来看一些规律,因为要去做产业投资需要去了解这个产业里面的规律。至于说工业软件领域,你去见到一个创始人,大部分都是博士,在某一个领域研究多少年了,其实投资人,尤其一级市场投资人,与对方在信息上面是完全不同和完全不对称的,VC级这块的投资人或投资经理基本上有一些也都是博士毕业的做这个领域。那么在二级市场这一块的话,PE市场可能相对来说要学得更多一点。


下一个话题去了解一下现在比较热门的工业软件到工业互联网。今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像苏更云网一下子融资融了二十几个亿。整个制造业是以科技与数字化为主,原来我们叫科技,数字化是用数字化的方法把科技融入到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去。从2000年开始,财富500里面近半数的企业,其实已经从500的名单里面消失掉了,特别注意特斯拉是现有所有汽车厂加在一起的总和。


产业方面,一个产业诞生的时候,是有产业链的,但是链互相之间连接的并没有那么紧密,分工分的比较细,大家之间也没有什么交集,只能从上下游之间寻找探索去了解潜在供应商,再达成合作,这种阶段是产业产生和产业分工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当中的产业已经开始去规模化,会有专门的分工分工类型的企业起来,而且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再往后面去发展,开始有交集,产业网平台化,分工延伸。再往现在去发展,产业正在往端到端这一块发展。因为工业4.0的时候,我们正在讲C2M这一块,但是工业4.0真正进来,我们只是做到了M2C,还是制造商通过对市场调研然后去做一些产品,我们放在一些平台上面去让别人去做选择。但工业是典型的,我们要往后去发展的状态的话,其实是要去做C2M,消费者可以参与更多的产品选择,甚至产品的创造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就花了80年,第二次74年、第三次63年。现在正在做第四次已经过去了10年了,其实不管在哪一次,科技都是一个推动力。所以今天有的时候我们去看一些声称已经上了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企业,最后发现只是一个系统集成,其实新的技术都没有去用,很难判断究竟属于工业4.0/智能制造/传统的集成数据层面的集成,第4次工业革命里的一些技术不是很清楚。如果说做一级市场投资的时候,可以大概去看看它的推动力、新技术、社会经济学这样的影响因素、场景。


通过数字化达成数字孪生,现在在市面上找不到数字孪生的完整定义,因为整个产业都在发生变化、升级、成长的过程当中。数字化的颗粒度及颗粒度的保证度在发生变化,归属于数据的范畴,最终的目的是做到决策自主化,自动驾驶最后要去做的也是自主驾驶,其实数字化整个行业领域里面都有类似的变革正在发生,所以我只是大概去做一个铺垫了,这边我主要要去讲的是全球数字化工业产业布局加速。


EBITDA、EV/EBITDA企业价值倍数,是我们观察的两个指标。传统的制造业/制造型的企业,企业价值倍数不是特别高。工业软件的企业,整个企业价值倍数在全球都是比较高,在中国现在更高。传统的制造型的企业,包括西门子、施耐德、德国威尔基这几个传统制造型企业巨头。下面是工业软件领域的巨头。为什么有的传统的工业/制造型的企业在过程软件和离散软件也比较强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其实GE从2003年就开始去布局,西门子从2007年可能之前就开始去做布局了,对整个工业软件已经开始有大收购,用了35亿美金去把四大工业软件公司之一的UGS把收购了,当时的EV/Sales才2.8,收购是比较划算的,但是今天没有这么便宜。



从07年开始,行业内大家就已经在疯狂的去抢这个领域。因为数量级不一样,传统制造业至少是百亿级美金到千亿级美金级别,但工业软件还没有去延伸出来,还是在设计研发整个生命周期环节里面,所以还没有延伸到后端,这个时候价值还不是特别高,基本上都在几十亿美金的级别,所以这是百亿千亿级的公司去收购几十亿级的一个规模。目前比较顶级的一些全球比较大的工业软件的企业的EV/Revenue中位数是在7.9倍,但在07年的时候才二点几。工业软件企业EV/EBITDA差不多有24倍,但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现在的EV/EBITDA才2.5倍。工业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还在疯狂的收购,原因是这个领域的企业变得越来越贵了,但是看不到中国比较稍微大规模一点的企业在做类似的收购。我们再来看2019~2020年,还是有很多公司制造型的企业在收购,规模和金额比较大,在抢占市场。即使从2010年开始去收购,也已经碰到问题了,这些企业没有办法去收购,因为国外企业不可能让我们去收购,大家也可以从中去解读为什么现在我们国内工业软件公司上市公司增长的这么快。AEC也是一个另一个新的增长领域,比制造业这一块还要大。


我们看到有一个规律:百亿级千亿级的公司开始去收购几十亿级的公司,但是这些收购其实都不属于比较大的。因为其实在To C领域大的公司去做收购的话,一笔金额就超过了工业软件领域的一些收购了。微软收购领英花了260亿美金,Facebook收购Whatsapp也花了220亿美金。西门子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软件公司,通过收购花了100多亿美金,这数字对于央企和IT巨头来说,收购都是很小的。这其实就像一个同心圆里面有很多个圆,在源头覆盖的面还不是特别大,主要是To B的这一块业务。未来发生的一种场景是大概率To C的企业会去收购To b的企业。行业内一些公司也在转型,海克斯康也去做这种收购了,它的步骤和西门子的步骤非常像,也是目前在整个行业内收购比较疯狂的一家公司。


总结规律如下:规模上面分为小于1亿美金的,小于50亿美金,小于100亿美金和小于500亿美金的几个区间里,收购的时候是有规定规律的。小于1亿美金,只是在产业链里面的生态去做一些收购。到50亿美金的级别,需要多学科的端到端,比如我要去做一个汽车领域,本来只是做机械的,发现被收购企业还有电器、电子,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去做端到端跨学科这个层面的收购。其实西门子现在也在往工业互联网领域和其他领域去拓展。再往上面的话就是要打通C端和M端。

整个工业领域发展有三个极端,要不就是只做零部件,但是规模做得非常的大,比如拉链的YKK。其实西门子不做系统集成的,但是自动化控制元器件也是全球做的最大的,是往极端里面去走,规模化原器件零部件这一块。另外一块像高端装备就是多学科的,像合资公司的CT、大飞机、汽轮机这一块就属于高端装备,多个学科要和它并在一起,进入门槛非常高,但是规模可能不是那么大。


平台这一块,类似于像京东工业互联网(电商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看到了一些规律,目前整个软件产业正在往SaaS、工业软件、工业SaaS发展,那么工业SaaS内部的真正威力在哪里?我觉得这就是乘法的威力。很容易一个公司就做得非常大,而且工业SaaS目前有公司在去做平台,原来只能覆盖一个设计部门,那么通过平台其实可以把一个制造型企业从头到尾全部都可以去覆盖。


传统制造业,量级更高的大企业去跨界收购量级小一点的企业,但是工业软件企业在自己的产业链生态里面做收购。从1978年到2019年,偏机械的工业软件公司Autodesk、PTC、Dassault System分别收购了100、34、47家公司,Cadence和Synopsys是EDA领域的巨头,分布收购了39和66家公司。还有一些是CE(仿真软件)领域,工业软件里面的门类是比较多的,我只是把最核心的一些门类拿出来给大家去看。现在我们要去看国产工业软件公司,完全自己开发已经不大可能了,所以要去看收购频率和收购计划。为什么成长一个工业软件的公司就那么难?但在海外市场还是百花齐放,不断的有新公司成长,也有很多资金。


工业软件在变化,本来是在一个流程里面的这些软件,每步步骤都已规划好,但这些软件正在把它合为一体。现在有一个比较大的趋势:设计和仿真软件正在合为一体。工业类型软件会随着设备的变化而更迭消失,但是设计和仿真软件已经迭代了接近六十几年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失。


关于产业的成熟度,美国和西欧是整个产业成熟度最高的区域,中国有产业在但是规模都还是比较小。以国产自主可控为主,还没有做到利用产业链的威力来去打造整个工业软件体系。关于中国的产业热度、企业比较多的地方,我用颜色去做了一个分布,图上是国内的一批与pom相关的工业软件公司。Slemens PLM、Dassault System、Autodesk、PTC属于CAX,主要以CAD起步的。Ansys、MathWorks、Altair Enginerring、MSC Software、ESI Group是CE,OPEN MIND、Cimatron、Tebis、CNC Software是CM做加工。Synopsys和Cadence是EDA的两家巨头。其他项目要去看人数规模,规律如下:人数规模最大的是从CAD开始的一批公司,基本上都是上万人以上的,第二大是EDA的公司,人数也是非常多的。第三,CE公司人数也是非常多,通过人数规模看到公司目前处在产业的一个状态,在后期投资这一块的话,大公司不超过1000个人,在比较早期阶段是不超过100个人。


顶级的工业软件公司,比如达索去开发第一个版本的软件就花了4年多,但是国内类似企业花了几十年。西门子从1973年到1975年大概花了3~4年时间,PTC1985年成立,到1988年就开发出了第一个版本的软件,SolidWorks是目前主流市场做的最好的一款软件,93年成立,95年发布第一个版本,95年的时候年营业额在300多万人民币,97年的时候被达索所用3亿美金收购了。PTC把Onshape系统给收购了,Onshape系统2012年成立,2015年发布,第一个版本花了3~4年时间,2019年12月份以4.7亿美金被PTC收购了,公司人数差不多在200多个人。国外还有2014年2016年还是有这样的公司产生,但是国内企业难的原因是我们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然后现在就想怎么跳出来。从设计的源头上面去讲的话,制造业软件分为四类:MCAD、ECAD(电器+线路类)、PCB(线路板类)、EDA(芯片类)。MCAD到PCB这些软件正在整合成一个软件,这也是整个产业的发展上面的一个规律。


如果软件再去发展的话,体量想大也大不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被收购的命运。从设计这块去看,我们有单属性、design focus的、多学科的,也有一些公司去撑开新的细分市场,像这里做纯云的,再比如3D Experience已经在打通C2M环节了。未来的新型的电商未必是京东和天猫。一旦产生以后就会有大量的生态,发展速度也非常快,比如苹果去做一个苹果手机,后续发展了App Store。在工业软件里面一直有并购的产生,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已经被收购完了,或者说已经发展完了,这里面还有大量的软件公司。如果说大家是在做一级市场做VC这个级别的,你眼光足够好,我相信你的收益会可以了,在PE这个级别,在国内现在大家都在抢了,有些资本也挤不进去一些已经成熟的公司。


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样的?工业软件和汽车产业一样有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有很完善的供应商体系。国内的国产自主可控都自己开发,难度非常大,但国外的一批公司通过全球产业链来去开发工业软件。在产业链里,把某一个国外知名的工业软件打开看copyrights,可以看到具体的供应商。在做工业软件这一块,尤其是做偏制造业,一共有11类的供应商,但实际的其实还有更多,但是基础组件类型的供应商的地位不容易撼动。


西门子一方面再去收购上面的工业软件公司,另一方面还在收购产业里面组建供应商。组件这一块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机会,组件产业链公司都非常小,如果说单纯的从VC和PE这个级别去看根本就看不上的,因为公司成长的规模、速度、体量都不是那么大,但是在源头的杠杆是非常大的,影响力非常大,公司值得去收的。收之前可能先投了一家他做产品的公司,通过收购去帮助他去完成产业链。零部件供应链这一块,全世界差不多有三百五十几家工业软件公司在用西门子的一些技术。德国的莫迪沃斯,我觉得至少85%的加工软件都是在用他们的技术去开发了,没有技术监控软件几乎是搞不出来了,还没有被收购,所以我们还是有一些机会。


基于底层的产业链,组件会分成单个组件和方向性的组件,可以去构建起来不同的软件,像拼节目一样把这个拼起来了,去拼的时候,组件的种类是有很多种直接应用层方向的。SolidWorks是主流市场卖的最好的一款设计软件,产品和最核心的这一块用的西门子的技术,同时拿了其他公司的组件,最后拼起来一款就是完整的portfolio产品线。西门子是通过收购推出Solid Edge产品。这是两种不同的路线,但是国内的工业软件公司,我建议走类似于SolidWorks的路线,这条路线新的公司会发展的比较快,已经有规模的企业了再走类似西门子的路线。几何内核这一块我们国家曾经想去花八十几亿去开发,但是到目前为止,几何内核还是没有。其实组建的产业链还是在层出不穷的,不管是产品还是产业链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71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71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71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71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71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71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71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71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71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71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398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