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72 阅读

主题:工控行业专家交流

出席:行业资深研究专家 吴总


一、行业情况:

 

行业的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过去两年处于贸易战压制需求的阶段。工控行业的低点从2018下半年开始,2018-2019年贸易战打响后一两个月,大家对投资新产线的需求在延后,投资力度都在压缩,该做的产能更替延期,但是一年后,相关的影响消化掉之后,从2019年下半年,尤其是10月份后,市场的需求在反弹。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工控行业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很少有连续两年都是下滑的情况。

 

2020年一季度国内工控企业的表现是非常超预期的,主要受益于两方面因素。受国内疫情影响,2020一季度国内制造业的情况都不太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25%,制造业用电量也下降了9%; 同时疫情在海外扩散,对于外需造成较大冲击,2020Q1出口总额同比下滑11%。但实际上,国内工控企业(主要指离散自动化)的表现都还是非常好的。一方面,有些行业受益于疫情和新基建的带动,比如口罩机、医疗器械、数据中心等行业;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及物流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外生产出现减产或停滞的状态,工控外资品牌核心零部件供应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给国内工控企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其实,没有疫情影响的话,2020年一季度工控行业的需求也会非常好,主要在于前两年贸易战压抑的订单在去年四季度逐步释放出来。这些订单出来以后,会有持续的惯性。一季度工控的需求是以医疗类的为主,估计后面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开始,我们能看到3C、半导体、锂电、光伏、物流等行业的订单也逐步出来了。

 

判断全年,二季度增速依然不错,三季度可能会出现回落。而从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情况来看,3月份需求旺盛,4-5月份需求量足,厂商大量在囤库存,6月份未知,7-8月份预期需求回落,主要在消耗库存。总体来看二季度肯定是增长状态,主要是缺货带来的囤库存所致,同时有畏惧之后相关产品涨价的原因。原材料方面代理商也在囤货,整个产业的回暖估计要到4季度。

 

价格方面,近期伺服有涨价,主要在传导上游的原材料涨价。5月1号之后,伺服领域的产品价格有2%-5%价格上调,上调力度不大,主要是转移原材料成本。IGBT领域去年需求温和,今年到目前为止需求紧张,价格较年初上调,其中IGBT在工控成本中占比达10%以上,且绝大部分是外资,比重约为70%。目前国内IGBT主要针对的下游产业包括家电、变频器、伺服、商用类新能源车等,在这些领域国产机会明显。目前整个产业存在外资缺货的情况,IGBT货期大概在8周,是国产迎头赶上的机会。

 

二、工控(离散自动化)主要产品的情况:

伺服控制系统的核心产品主要是伺服电机,驱动器、通用运动控制器、CNC和编码器等,通用运动控制器里又有PLC,PC-base,还有嵌入式的(运动控制卡)等。

 

1)伺服电机+驱动器:中高端市场仍然是欧美和日系企业,西门子等欧系品牌主要占据高端市场,市场份额大概在30%左右,松下、三菱、安川等日系品牌大概在40%左右。国产的伺服电机大多是仿制日系伺服电机设计,以中小功率为多,功率多在3kW以内;而5.5-15kW的中大功率伺服电机相对比较少。当然,这也是因为小型伺服市场需求量最大,通常占比接近50%。大部分中大型伺服,在精度等参数方面均低于小型伺服,除了某些特殊领域外。伺服电机本身的难度倒不是特别大,国内伺服厂商主要是在小型化、高密度化及伺服电机与控制系统的协同方面还需要提升。伺服驱动器跟变频器同源,也都是采购IGBT、PCB板和芯片等基础电子元器件,设计集成再加载嵌入式软件,形成伺服驱动器。有过去很多年在变频器领域对外资品牌的替代经验,国内企业在驱动器方面这些年做得都还不错。

 

2)编码器:编码器成本占比较小,但是伺服领域非常核心的部件,因为编码器是测量仪器主要看的是精度。今年很多外资企业就面临编码器缺货。从价位来看,编码器的价格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高端的编码器以欧美为主,尤其是德国,比如海德汉(Heidenhain),霍勒(Hohner),倍加福(P+F)等,倍加福在国内用得比较多。日韩的编码器性价比非常好,尤其是日本企业,比如多摩川(Tamagava),内密控(Nemicon),欧姆龙(Omron)等。

 

编码器市场呈现日系为主的头部公司优势过于明显,性能价格已做到极致的现象,国内厂商目前差距较大。国内编码器产品性价比没有日系好,日系的编码器产品特点是小而精。国内产商在编码器上使用外资或是国产,容易在印象上直接决定口碑和价格。国内厂商里,雷赛智能的编码器做得还可以,汇川之前收购了长春汇通也有了编码器的技术。

 

3)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和国外厂商差距较大,国内在软件底层方面较国外差距明显,汇川和日系的差距在临门一脚,但和欧美系仍有一定距离;在PLC领域,甚至延伸到工业软件层面与外资差距超过10年,而应用类方面国内则很有优势。目前国内PLC厂商市场份额10%-20%,中大型领域是外资的天下。目前来看,PLC产品和运动控制的产品有很高的培育成本,国内龙头厂商还是主要处于一个守城的状态。

 

三、未来趋势:

 

伺服控制系统是工控的落脚点,主流的做法是带着解决方案给客户。对于工控来说,电机响应速度和时间是核心,以此为核心带动上游,如果在下游没有产品会受制于人。而从整个行业来看,离散自动化行业更看重方案的能力,客户提供需求,也希望相关工控厂商能够带着方案进来。因此,目前最主流的做法是带着方案卖给客户,比如汇川的做法。汇川的优势在于前端销售,以及对于市场的把握和策略的执行。总体来看,近年来策略执行的效果不错,份额提升快。汇川在分销领域的规模小,仅在千万级左右,三千万以上的项目都是纳入直销。直销的好处就在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就能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

 

国内的企业也都在往解决方案方向走。工控行业相对来说并不大,拆开了看单个产品的市场空间都不算太大,更何况还有外资占据着中高端市场。目前行业里的趋势,就是把伺服做好,之后往上游扩展。雷赛智能在步进和运动控制方面做得都还不错,技术能力不错,就是销售方面偏弱了一些。汇川前些年主要做变频器,集中在电梯领域,PLC、运动控制、伺服都是汇川在近年来变频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发展起来的,PLC和运动控制方面基础还是稍薄弱些,但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强,可以把这些产品带出去。禾川这几年发展很快,起步是做伺服电机的,现在驱动器、马达以及编码器整套都在自主研发制造,突显的是性价比。现在禾川也在往上位的运动控制、PLC以及运控一体方面走。再比如做PLC的信捷,在小型PLC领域他的市占率很高。尽管PLC本身行业存在壁垒,但是纯卖PLC产品三五年内份额一定会下降,所以现在信捷从上位控制往下走,也在做伺服产品。

 

工控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国内有自动化提升和进口替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的工控企业也要走出去。工控自动化分两块来看,一块是过程自动化,一块是离散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典型的下游行业为化工、发电、冶金等重型流程制造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工业流程具有连贯性,不能随意间断,一般对温度、流量等进行检测和控制,通过流量计、DCS等大型的产品和系统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过程自动化行业的产能投资高峰已经过了,未来可能还会有些需求。离散自动化主要面向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精密装备以及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流水生产线,下游行业对精确度要求更高。目前来看,国内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叠加目前工业制造层面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离散自动化仍有向前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前面也主要在讨论这一块。未来的趋势下,国内的企业还是要借助一带一路等平台往外拓展,不论是在过程控制领域还是在离散控制领域,都需要往外走。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72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72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72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72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72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72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72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72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72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72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71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