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72 阅读

Q:欧莱雅之前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推进、社交媒体团队搭建做的很好,请简单介绍下这方面情况

A:1、欧莱雅作为国际性集团公司来说,要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把自己转变成为一家具有数据驱动的公司。

    2、为了支撑这两大驱动力和数字转型,从数字平台,第一个是数字化的管理,包括用户CIM系统的建立,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数据的打通,来达到一个比较精准的数据营销的闭环,这一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点。

    3、线上互联网数字营销:社交领域: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这些渠道都会去做不同程度的数字营销和广告的投放,包括数字转型后台的一些营销的这方面的闭环,在这一块,应该是做的比较大的。

    4、从线上的电商平台来看,包括天猫、京东、网易严选,这些大流量的数字化的平台,都已经开始 去做这些营销的闭环了,我们觉得在数字化转型这一块,应该占有很大的优势。


Q:欧莱雅在本土化的经营战略上,尤其是过去在线上的增速也非常不错,去年的双十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线上战略打法上面体现在哪些方面?

A:1、2019年在双十一、双十二,推动了美妆科技的的转型,推出了很多线上的AI,像是人工试妆,包括影像试妆这些新的技术,已经推动云在线在市场上的应用。

    2、举个例子,比如说欧莱雅下面的理肤泉,它下面有一个痘痘检测应用,以及口红试装的应用。这种应用,在消费者的手机移动端上面,就可以在线上的平台上面去直接应用,这是一个场景;另外也可以在线下的超市,包括化妆品专卖店,包括其他的一些平台的线下的售卖渠道上都可以做一些试妆和应用,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营销的新媒体、新技术、黑科技,这些都是应用了最新的技术。把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Q:这一次疫情以后,外资大牌,比如说欧莱雅、资生堂、雅诗兰黛,疫情以后的增速,相比疫情前有一个放缓还是加速,目前来看线上的增长情况是怎么样的?

A:1、这次新冠疫情使得线下的人流量,包括中国目前大陆市场的各个地区的导流量是非常低的,线下的专卖店、商场都已经关停。所以把销售渠道转为线上,在线上的数据这一块应该说是一块非常好的出口。

   2、说到影响的话,应该说在一季度2月份,有一定的下滑的影响。因为消费者,包括物流快递,也没有及时地送达。

   3、从2020年3月份的态势来看,包括最近的5月5号,5月的劳动节的期间,美妆品类的势态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增长的势态,没有受到疫情更多的影响,前期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从3月份的走势来看的话,应该说是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良性的增速。这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到,就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在家中,对于美妆类的需求的话,还是有它的需求量和购买力。另外也有一些消费者,是为了囤货,因为疫情期间代购也没有了,断货的原因,所以对美妆类的需求现在还是呈现比较高速的增长。


Q:就4月份看,欧莱雅线上的增速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A:从4月份的增速来看的话,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4月份的增速,大概是保持了15%的增长,这个是有的。


Q:就是线上是吗?

A:对,线上,主要是线上。


Q:您觉得线上的增长是不是比起去年来看有一些放缓?

A:1、这个我们觉得也是一个比较正常合理的区间,因为大部分我们需要考虑做到场景,包括机场购物、免税店都没有开,或者是因为疫情的原因都停了。所以线上的渠道,互联网渠道,各种的渠道,这一块的销售应该说还有一定的增长的。

   2、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我们觉得特别是在4月底到5月初,特别是在这段时间,5月的购物节,在天猫包括小红书,都做了一些更多的活动,基于这一块,是做了很大的增长,我们觉得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增长的。


Q:因为这次海外疫情的影响,作为一个外资合资公司,反应可能慢于国内的公司,在供应链这一块,四月份是否受了一定的影响?

 A:1、欧莱雅这一块,并没有受到欧洲总部的影响。

    2、欧莱雅中国,在人力、物力,公司市场,法务的角度上在疫情期间,有发展,发展完以后有积极的行动。

    3、相较于本土的化妆品公司,外资也更多地做了一些转型,特别是在武汉期间,做了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我们为每位在武汉的护士,武汉的抗疫英雄,提供面膜洗面奶。这些我们叫商业化的公益性的活动,已经在疫情开始期间,联络更多的武汉当地的政府,当地的医疗建设委员会,做了更多的捐赠。

   4、外资在次疫情,特别是化妆品企业,有一定跨国的企业的话,在市场层面,在落地的营销层面上来说,马上做了一些管理和其他的动作,抓紧了时机去做了更多的补充。


Q:从总的面上来讲,高层的外企的身份,所以他们在复工上面是不是有一些慢,3、4月份的复工工作?

A:欧莱雅集团复工,基本上是在2月底到3月初,基本上70%左右的员工,都已经开始复工了。所以说这个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包括专业美化产品部,高档化妆品部,大众化妆品部。


Q:疫情以后, 欧莱雅跟头部的直播网红带货的合作,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包括投放了哪些平台,不同的品牌在不同的产品线上,采取了哪些策略?

 A:1、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直播带货的形式,作为消费者和产品一种纽带,是喜闻乐见的。直播特别对于美妆行业,这个行业来说,它更具有周期性。我们只能说直播是一种营销的手段,它只是一个营销主体组合拳里面的一个环节。

    2、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的企业主,包括一些公司高管,因为疫情,亲自上阵直播,这是一种市场升量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品牌推广的方式。直播它是一个组合的营销方式里面的手段,产品如果是一直靠直播卖货的话,它是不能长久的。

     3、在欧莱雅这个角度上来说的话,直播需要有很强的团队,包括产品、配送,包括KOL,包括场控,这一系列需要有一个很大的营销团队来去做这样一个直播的形式。在美妆,特别是化妆品这个行业来说,我们也在去找一些,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主播。另外,从美妆大号的这些直播的明星来说,包括薇娅还有李佳琦,我们也去做这样的一个沟通。当然我们去年已经和他们合作过,他们也带过我们的产品,都有去做。  

    4、所以在一定的时间之内,直播带货的能力,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流行的方式。但是同时,我们希望通过直播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粉丝关注。通过消费者关注帐号,引流到产品的官方的小程序的矩阵,天猫的矩阵,小红书的矩阵。现在美妆的矩阵,包括抖音,应该是做了比较大的矩阵的回复。直播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引流的,但是作为企业主,作为彩妆的广告主,还是希望有很多的流量关注,有更多的新客来引流。


Q:我们和头部的李佳琦、薇娅合作来说,相对来说他们这块的提成费用多少?相比一百块钱的一个商品,他们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提成水平?

A:他的提成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首先一点我们先要保证通过他做直播,有多少的货能够卖出去。这个是很重要的。


Q:我要先跟他谈判一个量?

A:这个是要有一定的量的基础之上,其实这个比例很复杂。我只是说大概的一个数字,像李佳琦这些的明星的话,他的提成比例会比较高的,可能会达到20%—25%。


Q:对欧莱雅来说是吗?

A:对。


Q:这些小品牌可能会更高?

A:像李佳琦这些头部的网红,他们现在已经成立公司,所以他不会轻易去接一个他不熟悉的品牌,或者说他认为这个品牌并没有达到他的这种在市场上一举落地。因为他要考虑到我如果去代言,或者是直播了这个品牌,那就代表了我是认同这个品牌的,如果出现了更多的问题的话,市场上的这个品牌,他需要背书,所以他们在选择品类的时候,应该说还是非常严格的。


Q:李佳琦可能在这里有一个20%—25%和欧莱雅合作的一个提成对吗?

A:对,这个我只能说大概的区间。


Q:那也是达到一定说好的带货量的一个基础的是吗?

A:对。


Q:对于欧莱雅,直播带货的费用率上来讲是否可控?未来您觉得是不是会出现头部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主播对我们的议价能力提升,提成比例会提升。未来的ROI、回报率和费用率,会不会上升的,对品牌方,盈利能力会不会下降?

A:1、对于品牌方的角度上,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看,今后在一定的时间段里面,MGM这些机构,可能会被品牌过滤掉,然后直接跟品牌方,包括李佳琦这些运营团队,直接谈运营的成本,包括做一场,包括年度的框架,这样的一种形式。

   2、另外,直播的这种形式,应该说还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现在看来是可以做一波红利的。只不过谁做的比较早,它的议价空间就会比较低。所以说作为品牌方来说,未来的一到两年,直播其实也是水涨船高的。因为明星是自带粉丝量的,我们要考核他的粉丝量有多少的真实粉丝和转化率,这一块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点。

   3、同时,我们也自己培育网红。直播应该在未来的一到两年,还是有它的贡献,包括微视,今年也在做。这一块的话,现在目前看来,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出口。


Q:我们也是在不断自己培养一些新的这种KOL,来平衡整个过程?

A:因为集团公司也对外成立,或者说对外投资,成立相应的制作人团队。这种方式的话,在成本考虑上来说,在管理方面上来说,都是具有自有的一个形式的良性的循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直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接口。


Q:作为外资,欧莱雅与国际大牌和新锐品牌,在营销方面,或者数字媒体上打法有哪些不同?

A:1、这几年,美妆这个行业,特别是彩妆,崛起的品牌比较多,包括完美日记。完美日记这一块也是做的不错的一家。我觉得他们的优势是在内容营销的打法上,内容营销是做的比较好的,完美日记就是抓住了女性消费者,包括外包装、产品形象,包括产品的IP的植入,这些应该说是线上营销这些企业比较好的一家。另外,他们对用户应该说是多点触达。就是说它在不同的渠道的领域都有涉及。有很多的在线上的平台,所以说它的优势,内容这一块营销打法还是做的比较不错的。

    2、另外像花西子,它的代言人是杜鹃,它的代言人是在消费者当中有很大的美誉度,请的代言人也是一个比较有合理优势的美艳形象。它和完美日记相比,完美日记的产品线非常全,完美日记的产品矩阵还是比较全的。花西子彩妆比较多。因为女士需要很多的产品线来覆盖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说这个角度上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点。

    3、外资品牌,在市场营销以及内容营销数字化转型,是做的比较早的。外资品牌,包括欧莱雅、雅诗兰黛这种,他们在中国线下的市场,经营了差不多有十年到二十年左右,有很大的线下的零售网络,这是比国货有优势的。线下在彩妆美妆行业,对于消费者触达,消费者试妆,销售督导做产品的演示、涂妆,更接近消费者。外资在线下占有很大市场,包括商场专柜,美容美发专卖店,另外还有超市、KOL,所以在外资的品牌线下是有很大的网络。

    4、线上欧莱雅做的最大的是大众化妆品,包括欧莱雅男士在线上销售的也非常好。另外也在做抖音、小红书等,都有不同的形式。


Q:过去几年,大牌在下沉一线城市,在营销活动和力度方面,未来是否会持续?

A:1、在线下的营销的场景来说,美妆类占了很重要的场景。在未来,包括线下的活动,包括线下公关的,这块都会做一些工作。

   2、比如说我们收购的彩妆的品牌,NGE,在广东,我们组织了一些造型师、发型师,在现场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设计,个性化的定制,包括给消费者设计头皮的护理方案,包括我们自己在培训BU,让他们成为网红,让他们参与到营销的方案和设计,这里面应该是做的比较大。


Q:如何看待目前化妆品行业内DTC品牌的竞争?比如说像完美日记这种新锐的DTC品牌的竞争。

A:1、DTC的模式,在线上的内容营销这一块,他们打造的是非常不错的。特别对于像女性消费者,包括完美日记卖的最好的是小黑管,还有眼影,这个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

  2、我的看法应该是DTC这一块,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也是会有增加的。关于外资企业也有它的优势,就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基本上都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包括本土的企业做新产品的研发包括外观的研发,还有消费者数字化的关系管理,这一块应该是做了比较大的形式。


Q:欧莱雅下沉三四线城市的时候,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

A:1、目前来说一个是网络,另外就是经销商的管理。三四线是外资尽力去挖掘的一个市场,包括更多的中国的城镇化的消费者,对于护肤,包括彩妆类的需求,逐年在上升。

  2、所以讲大的方面,一个是经销商管理这一块,需要更多的具有专业水平的化妆师;经销商管理这一块,需要做三级营销的管理。第二块就是销售网络,县城这一块的话,销售网络比较单一,并没有像一线城市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在这些渠道的铺设以及进场,另外后续的营销服务,后续的管理这一方面,外资这一块做了比较大的前期的工作。包括在物资配备、人员配备、物流配备,这一块前期花了很大的资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Q:欧莱雅这几年布局中国的低线城市,销售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大概有多少增长是来自于低线城市的

A: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的数据来看,基本上还是保持每年15%左右的增长.其他的一些二线城市,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爆发点,中国大陆的二线的城市是非常好的城市。特别是在化妆品这个行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带领三四线城市的发展角度上来说是占了比较大的趋势。


Q:这几年的外资大牌为了更好地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推出了很大的打折促销的力度,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打折促销以后会不会继续持续下去呢?

A:1、对于化妆品的团购以及秒杀,包括买四送二,或者是买二送一,这种形式的打折的团购的促销的活动,今后还是会持续地去做这方面的事情。特别可能会去在618、双十一、双十二这些大促,会去加大力度,去做这样的打折秒杀的活动。

   2、现在马上要进入夏季了,洗面奶包括防晒霜,平时我们也有一些直播,包括BA的直播,线下直播,都可以买到有价值力的产品,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


Q:欧莱雅前总监的潘总,他的整体的风格,工作的风格,包括他管理的风格是怎样的?

A:1、潘总在做渠道管理,包括市场营销这一方面,应该说是具有很大的市场的经验、领导才能,是一个思维敏捷,对于事物的看法能够一针见血的这样的人物。

    2、私下这一块的话,平易近人,能在市场上,跟同事包括跟其他的一些经销商,达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合作的态度。


Q:您觉得他整个这一段时间转型的风格或者是做事的执行力,做的比较好的方向和一些战略?

A:1、潘总在管理方面,包括营销思路方面,做的非常好一个总经理。在带领欧莱雅数字化转型这一块的角度上来说,比如说美宝莲彩妆,客户在渠道这方面,包括线下的一些渠道的推广,线下彩妆的应用销售的同时,运用经销商的营销管理系统,还有到天猫上面去做直播,这个是由他牵头去做的。

   2、另外,也有在小红书市场的各品牌矩阵的一些头部的KOL,包括我们对外的一些合作方法,还有一些机构,对于消费品这一块,他应该还是牵头做这方面事情的。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72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72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72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72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72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72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72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72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72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72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17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