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45 阅读

三个观点:

1、前期市场太悲观了,需求其实没有预期的差,有一个矫枉过正的修复过程。 我们在4周以前摸底时,问任何一个公司都表示对未来有点看不清。因为那时疫情刚在发酵,因为价格当然还没有到最低的时候,所以市场预期是最惨的时候。到了4月25号,我们再重新摸底时,比4周之前的情况要好的多,有的工厂开工率提升几十个点,基本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

2、我们上周二开始推荐光伏板块的公司,主要原因是关注到电池片的价格已经开始反弹,从0.75反弹到了0.80,几个代表性的公司开工率起来了。 我觉得这个也印证了我们说开工率情况。我觉得短期市场的预期和判断太悲观了,最近几周有一个矫枉过正的修复的过程。

三季度的情况,有点看不清,要看看疫情的情况。中长期来看,两个态势比较清晰:1.头部的公司硅料和电池集中度份额提高的过程会再加速更明显。 2. 从二季度开始,玻璃和硅料各个环节的供需对价格或者业绩上影响会比较分化。

3.长期的、技术进步,这些上市公司中,港股和海外的在回股,A股的大企业都在融资,而且融资金额都比较大,所以今年实际上有一些有核心能力的装备企业。业务的需求不会差,比之前预期的要好一些。

 

1.产业链:

供给端:疫情,加速了二三线产能的退出。年初以来,疫情先导致国内生产停顿,又导致了海外市场的萎缩,产业链的开工率普遍下调。电池环节,基本停产30%,导致光伏的主产业链和配套产业链的价格均出现大幅下跌。头部大厂凭借成本和渠道优势争夺存量订单争夺,反过来其实又加速了这些低效产能的一个退出,竞争格局是在不断优化的。

需求端:价格的下降,有可能会刺激疫情后又一轮需求的爆发。

2018年531时,主要价格从2.66元跌到了大概2.1元,跌幅大概20%,刺激了2019年整个海外需求爆发,2019年的组件出口量增长了约45%。19年q3和近期两次的电池价格大跌,带动主业价格从2019年三季度大概两块钱一瓦下跌到了目前的大概1.55~1.62元每瓦。我估计最后会稳到1.55左右,主页价格跌幅刚好是20%。海外疫情缓解之后,很可能会有一波需求的爆发,带来新一轮的装机潮。

市场上看,光伏公司超跌特别严重,前段时间整个光伏板块上市公司随着产业链价格下跌的话,出现了大幅度的回撤。新的标的,像隆基股份从高位回撤35%,通威是回撤了42%,爱旭回撤45%,晶澳回到了45%,日升回撤39%,这几个公司跌幅基本上在40%以上。同期沪深300的最大跌幅才15个点,也就是说光伏公司普遍比沪指数是超跌了25个点,我觉得有点过了。

光伏公司杠杆都很高,基本上70%以上。估计二季度国内装10个GW以上。

海外的需求也在恢复,欧洲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酝酿复工,电子厂订单一多起来,产能率很快就拉回了100%,大概是从7毛5,7毛6反弹到8毛2左右,反弹5分。基本涨起来三四分钱的利润。

光伏板块,涨了一波,大概有15个点,但是我觉得离前期高点其实还是差了很多。爱旭股份前期高点还差51%,东方日升超49%,硅料和电池的双龙头前期高点差32%,组件大厂金澳科技是差前期高点30%,硅片的话隆基差10%,空间其实还挺大的,30%以上。

催化剂:产业链的价格止跌企稳,硅料价格的话不太会跌,如果需求回暖的话,会反弹。

硅片:价格有可能会跌,因为隆基股份不是需求不好,而是要优化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格局。降40%左右,也就是大概三毛钱。我觉得价格增调但股票不会跌,因为之前那一次隆基的调价幅度超出预期,但股票也没有跌。疫情只是让它价格战的发动机也提前了而已。

电池:价格再涨个几分钱那是有可能的,毕竟需求在这里。如果紧接着硅片降价,我觉得电池的盈利空间突然就打开了,这块是可以期待的。

出货量:二季度的出货量环比基本上都是增加的,这一点应该是超过很多人的预期的,各个大厂都没有下调他们全年的总结出货目标,因为二季度很好的出货量给了他们底气,是一个比较强的催化剂。

标的:隆基、通威两个核心标的,是长期推荐的。爱旭股份和晶澳科技超跌的有点多。爱旭作为一个核心的电池标的,杀的有点过分了。它的电池效率的话基本上是行业最高的,它基本上电池效率量产在22.8%左右,通威效率比它略微低一点,属于第一梯队。成本方面,爱旭、通威非硅费用2毛1、2毛2左右。比其他企业的话大概要领先大概3~4分钱。

2.HIT产业进展

未来电池从p型往n型去走没有什么疑问。爱旭股份看好的是HIT的升级,它走HBC这一条路,在义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搭了一个研发中心,买了海外顶尖的设备,做 HBC的研发。产业外想进HIT的企业,比如说东方希望、中化能源,上海电气,不太可能去摸索,估计是等设备完全成熟再进入。

设备研发进展。像设备商这块的话,钧石应该是国内现在走的最靠前的。捷佳近期会出样机。受疫情的影响,和山煤集团的合并的影响,HIT产业慢了有一个季度左右,整体基本往后延。后期观察捷佳、金辰,在三四季度、迈为在5、6月份的进程,如果能走通,这个设备价款应该很快就会降到5亿甚至以下。 剩下的时间主要看国内的几个设备商,什么时候有进展。

全世界最大的焦煤公司是山西焦煤集团,这个公司应该也是山西最大的省属国企,集团力量还是挺强的,扩展起来可能会很猛的。三个设备公司进展上来看,迈为应该是最快的,捷佳、金辰稍微慢一些去磨合,未来可能会有三家左右的企业去分市场蛋糕,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和电池厂的利益。

Q1:怎么看待晶科作为第一大组件厂商它的未来前景。 

光伏行业新投出来的产能往往比老的产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且有可能单位的产能的投资也是更低的。整个光伏行业多年处于不断自我迭代的一个过程。公司利润基本上都会用来拿去做资本开支,如果资本开支跟不上竞争对手的话,很有可能在技术浪潮的更迭中被淘汰。

从目前来看,大家比较认可的未来的终局应该是 HIT加叠层电池。现在资产肯定是要慢慢淘汰的,必须保持着不断的资本开支,不断更新自己的资产。 今年光伏公司的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大概是387个亿。光伏行业融资能力是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我们给他的评价打分中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Q2: 未来若干年没有分红的可能,二级市场超额回报是不是很难?

光伏是降本速度最快的,过去十年光伏价格跌了90%,跌完后这个行业越做越大。。1200小时的发电条件下,1度电成本可做到3毛钱。3毛已经比煤电的成本低,所以光伏是有可能取代国内的煤电和国外的气电。光伏能把传统能源市场份额大幅拉低。煤炭在世界的主体地位会受到冲击。光储的市场空间会很大。

如果电池效率再提升,成本再降,加上储能再进步的话,光储生产空间会打得非常开的。

Q4:看短看长最推荐的公司?

这次疫情结束之后,我觉得弹性最大的应该是硅料和电池。

硅片环节

硅片因为自身格局开始转向宽松,要打价格战,价格上弹后二三线厂是小厂又死灰复燃了,所以应该重点买硅料和电池。组件公司,基本上都是跟电池一体化的。后期应该重点买硅料和电池,硅料方面,最强盈利能力是通威,它的硅料品质、成本,属于行业第一梯队。多晶硅市场是压缩的,多晶硅的料用不掉,2019年海外光伏级14.9万吨,2019年中国的硅料需求是 2020年今年至少8万吨产能会退出。

就硅料的话受疫情影响,4月份以来硅料价格连跌了整整4周,单晶致密料的价格从73块钱每公斤跌到了大概62块钱每公斤。多晶菜花料从43跌到38,如果按照80%的单量占比去算的话,硅料企业不含税的综合售价已经从4月初的大概60块钱每公斤跌到了现在的大概51元每公斤。如果按照价格算的话,现在也就国内五大产的产能有盈利,其他都在亏。

对于多晶量占比比较高的企业,面临销售困局的问题。因为单晶硅片大幅降价之后,多晶的生存空间基本上是被大幅压缩的,现在多晶料已经到了一个有价无量的一个局面,这个会进一步加大这些二三线企业的一个资金压力,因为他们本身单价占比不高,资金实力也不强,很多硅料厂应该会被洗掉。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的话,全球硅料产能向中国西部、西南部低价区和工业硅粉产区转移是大势所趋,其他区域的产能的话其实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退出只是时间问题。市场空间方面,2019年,海外的供应量产量大概是17.5万吨,其中光伏级的是14.5万吨,电子级的话是3万吨,然后其中德国5.8、韩国5.2、美国3万吨,马来西亚等其他地区大概3.5万吨。

然后海外14.5万吨的光伏级硅料,基本上都是出口到了中国。2019年,中国的硅料需求大概是48.4万吨,进口的硅料其实占比是30%。其次,现在国内的硅料厂扩产。另外,2020年2月韩国的韩华宣布巡查基地关闭,韩国的本土硅料产量基本归零,去年的话韩国产业大概5.2万吨。2020年1~3月,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硅料分别是3676、3700吨和1305吨。

把库存清理掉之后,韩国的进口量也就归零,当前韩当前的话,海外主要就是德国7.5万吨,还有韩国、马来西亚,这些收购的日本德山基地2.7万吨在运转,另外就台湾还有点小厂都很少了,你其他的基本上都已经转退出或者转向其他用途了。今年一季度,硅料进口3.3万吨,韩国退出之后月度进口量应该会降到2.4万吨左右,是不可持续的,我估计今年至少会有8万吨的产能会退出。

第四季度疫情缓解海外需求起来的话,硅料价格应该是有弹性的,所以我觉得硅料价格不含税报表涨到60块,含税价格涨到70多,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电池环节

不是电池价格会上涨,而是因为硅片的跌价,有可能这部分利润会让渡给电池厂。通威、爱旭的成本有以下优势:

1.硅片采购成本。硅片采购成本有优惠,1毛1片的,低3分钱每瓦。有5分的利润。总成本比二线企业应该要低个七八分钱的。

2.大硅片的导入,通威二季度应该会投产,但是量产的话可能应该在三季度。如果m12能够把良率控制得好的话,我估计m12的非规成本有可能会做到1毛8左右去比,现在可能还要再低个三分钱。可能 m12的工厂单瓦盈利,盈利空间还会打开。

我比较看好通威、爱旭,另外一个是隆基。整个光伏的景气周期其实是向上的,你看一旦光伏体系周期是向上的,这种手里拿着大量的电池和组件产生这种企业,它的电池和组件的利润有可能会放得非常大,这个是需要注意的。隆基的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扩张其实是最晚的。隆基利润预计明年做到70多个亿,75个亿。

Q5:隆基的长期的投资者的基础就比通威,什么都想做得很好可能吗?

不得不说通威在硅料和电池领域确实基本上做到世界第一。

很多人把通威经理的业绩排的比较悲观,可能估计20亿出头,我估计25亿。

Q6:二季度需求还可以,为什么上游硅片和电池片价格会跌的更多一点?

首先第二季度需求不弱,环比增加。

第二,看到的资讯公司网站上的价格没怎么跌, 1块6毛2、1块6毛,跌了大概77分钱,直观上去看是这样的,但是从你去产业链调研的话,现在组件的成交价格基本在1块6以下,咨询公司上的价格,应该很快就能看到有几分钱的下调的。

Q7:就是说可能一些二三线小厂订单需求少的比较多,导致整个需求就下来? 

独立主机厂,卖个1块6毛2,基本上不挣钱,有可能是现金流平衡的

Q8:硅片、电池、硅料这几个环节降价,是大企业发起还是要小企业?

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都是小企业发起。

因为大厂供货稳定、品质稳定,下游客户肯定优先选择大厂的。小厂便宜个两三毛,他们也是很乐意去拿的。

Q9:明年就补贴基本上就退出了,装机我们怎么去看?

要过段时间才能看到数据,再大致估算明年的价格。我个人认为,国内一年装个三四十g瓦,差一点30g瓦,多一些50g瓦,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Q10.一些政策落实到执行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土地拿不到、成本太高了,政策会不会毕竟乏力? 

其实中央出过很多这种政策,降低光伏的非技术成本,这种问题我觉得不具有代表性,可以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大局。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45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45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45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45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45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45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45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45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45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45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380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