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文章类别

投资入门

调研纪要 62 阅读

核心要点:

1、20Q1回顾:

a、复工情况:2月底基本复工,3月份陆续恢复,3月下旬进入正常状态,从下游看汽车和民品行业恢复稍早,特殊行业恢复较晚;从业务看公司有主动权的计量校准/环保/食品检测恢复更好。

b、收入端:同比有所下滑,主要系计量校准/环保/食品检测需上门服务或现场采样,可靠性/电磁兼容/化学分析依赖客户送样,特别是前两者需客户现场目击测试,以及武汉子公司3月底复工,受影响较大;

c、业绩端:预计20Q1亏损0.9-1.3亿元,系收入下滑情况下员工薪酬/折旧/房屋租赁费用均有所增长。

2、20年展望:全年经营目标不变,20Q2持谨慎乐观态度。

a、特殊行业:疫情主要导致订单延后,整体影响不大,维持全年预计目标。

b、汽车行业:下游处于调整期,公司通过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检测能力布局,客户选择侧重自身经营销售好的客户来保证汽车业务的持续增长。

c、新业务进展:主要做市场有成熟需求和应用性需求的布局,其中元器件筛选/新能源汽车/电磁/半导体芯片检测等发展较快,收入贡献更明显,5G/智能驾驶布局较晚,收入贡献稍差,能力布局紧贴市场需求,不会太超前。

3、相应规划:

a、资本开支:技术改造计划约3.28亿元,全年资本开支差不多这个水平;

b、员工人数计划:19年已开始控制,20年预计增长在5%-10%之间;

c、人员结构:从偏向应届生转向侧重吸纳成熟行业人才。

一、2019经营回顾

1.2019经营情况:营收15.88亿,+29%,净利润1.69亿,+38%。其中,1)计量业务收入4.7亿,+26%,特殊行业计量业务取得突破,整体业务质量不断提升,仪器校准均价提升较高。2)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业务收入4.66亿,+32%,失效分析和元器件筛选业务增长较快,特殊机构项目取得突破,逐步由提供试验服务提升到高端综合技术支撑保障服务。3)电磁兼容业务收入1.99亿,+16.8%,特殊机构整车大部件项目取得较大突破。4)化学分析业务收入1.22 +25%,成功扩展VIVO、OPPO、海康威视等知名大客户,在轨道交通领域跟主机厂的科研项目合作也取得突破。5)食品检测业务收入1.24亿,+46%,全年中标184个政府项目。6)环保检测业务收入1.48亿,+50%,全年中标135个项目,其中广州、沈阳、福州、成都和南宁实验室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 “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称号。

2.行业市场和客户拓展方面。1)特殊行业,在整车试验、特殊机构的计量获得明显突破,在芯片检测、元器件筛选、信息化咨询等新品培育领域增长较快。2)汽车行业,公司新增比亚迪、广汽三菱、北汽新能源等5家汽车主机厂的认可资质,累计获得38家汽车主机厂认可。正式投建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实验室。3)通讯行业,基站电磁辐射检测项目延续往年的良好形势,通信计量业务取得突破,获得中国铁塔基站辐射检测服务机构认证,中标华为仪器计量框架采购项目。4)航空行业,中标商飞C919机能刹车系统及高强度辐射场,及CR929电池仿真课题项目,新获商飞、商发、中航等航空主机厂的认可。5)轨道交通行业,科研项目产出持续增长并扩展成为高校科研项目的试验承包方,完成防火实验室、轨道座椅测试系统、塞拉门测试系统等能力建设,形成零部件产品一站式测试服务能力。

3.资本运作方面,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6.14亿元,净额5.7亿元。同时公司实现对方圆广电的控股,直接进入安规检测及认证领域,提升了公司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4.管理提升方面,在员工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力,管理提升卓有成效,经营效率持续提升,人均营收提升到近39万元。

5.软实力方面,公司软实力进一步加强,整体技术实力和技术形象进一步提升。2019年公司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3.9亿,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69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累计获得著作权登记126项。总计获得CNAS认可3408项,CMA认可27143个参数,CATL认可55个类别。19年公司完成关键领域科研项目34项,制定的《三环天线系统校准规范》等5项工信部行业计量技术规范于19年内颁布实施。

二、2020经营展望

2020年广电计量将围绕新起点、新征程、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全力打造行业龙头企业的年度经营主题,拔高定位,提升层次,进一步强化综合技术实力,全力打造过硬的质量品牌。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能力,全面提高高端业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战略研究和一体化管控能力,全力提升经营绩效水平,大力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加快外延式并购发展,加速集结和培养优秀人才,全力打造行业龙头的企业。2020年公司将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持续快速的一个增长。

三、2020年Q1情况和Q2展望

1. 20Q1:

1)业绩端,预计亏损9000-1.3亿,受下游客户行业特点、公司业务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收入的季节性特点比较明显。前几年Q1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今年受疫情影响,Q1亏损有所加剧,主要原因是客户复工复产延迟,物流、人流、交通不畅;

2)收入端,Q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a)计量校准业务、环保检测业务、食品检测业务的服务模式是员工到客户现场上门服务进行采样,业务模式原因导致收入受影响较大。

b)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业务、电磁兼容检测业务、化学分析业务依赖客户送样,尤其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和电磁兼容检测项目大部分需要客户到公司实验室现场进行目击测试,受交通不畅影响,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影响收入。

c)武汉子公司延迟到3.30号复工(各个子公司的实验室2月底人员复工),武汉子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如计量校准、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对公司Q1收入有较大影响。

整体来看,收入端主要表现为订单延迟,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极少。成本费用端,员工薪酬、资产折旧、房屋租赁等同比大幅提升。

1)员工薪酬方面,19年在员工规模增长不大的情况下员工薪酬水平增长较快,2020Q1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全额发放员工工资。

2)资产折旧方面,公司近几年加快全国市场及实验室网络布局,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资本支出,相应的设备折旧增长较快。

3)房屋租赁费用方面,公司近几年快速扩张,场地面积增长较快,导致房屋租赁费用等运营费用增长较快。由于收入端和成本费用端的变化,公司Q1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2. Q2及全年展望:公司仍然保持2020年全年任务指标预期不做调整,对二季度的经营业绩持谨慎乐观态度。

1)公司预计2020年3月实现当月盈利,整个市场经营状况将持续向好。目前疫情受控,全国各地加快推动复工复产,业务订单逐渐恢复正常,战略性行业大客户合作稳定。

2)深化两个高端(高端市场+战略行业大客户)的市场策略,加大对战略性行业大客户的市场拓展力度,深化合作,尤其在特殊行业市场方面,业务结构比重较大,一季度特殊行业订单受疫情影响基本还没有开始试验,预计2季度逐步回复正常。

3)加快落实2020年3.28亿技术改造计划,在智能驾驶、元器件筛选、半导体芯片检测、仿真测试等领域将布局形成新产能,将带来新业绩增长点。

4)加强对重点成本费用项目的管控,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和挖潜增效。

5)海外疫情带来经营不确定性,目前未明显感受到下游需求下降,下游客户经营压力传递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海外疫情严重叠加国内疫情防控任务尚未结束,影响经营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目前公司没有明显感受到下游行业客户的需求下降,市场需求从制造业传递到计量检测行业存在滞后效应,会持续关注。同时,下游行业客户经营压力的传递也会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存在不确定性,但坚信计量检测行业大趋势没有变化。

【整体情况】

Q:公司下游行业恢复度情况如何?哪些行业靠前,哪些行业滞后?

A:行业上,汽车和民品行业恢复一致,特殊行业恢复较晚。业务上,计量校准、食品检测、环保检测恢复更好,因为主动性在公司,员工主动上门服务;环境可靠性、电磁兼容恢复较差,需要客户上门到实验室,主动权在客户。2月份整个检测行业几乎收入贡献非常少,实验室处在停工状态,3月份开始陆续恢复,3月下旬进入正常状态。

Q: 19年收入从业务线角度的拆分,2020年比例会变化吗?

A:年报根据技术口径,计量业务占比42%(18年43%)、电磁兼容17.86%(18年19.98%)、可靠性与环境试验41.75%(18年41.35%)。

Q:19营收按下游行业划分的占比?

A:特殊行业和汽车超过50%,特殊行业增速超过公司整体综合增长率。通信电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是这几年才开始培育的下游业务版块,增长很快,具体占比不方便披露。

Q:公司认为未来六大板块的合理收入占比情况?

A:十个行业,内部的资源投入有区别,前期在特殊行业和汽车投入更聚集,表现会更好,电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投入晚,收入占比低一些。在整个行业占比的目标:战略性行业如特殊和汽车行业收入规模排在前列。

Q:高端行业+战略行业大客户,具体策略如何实施?

A:1)高端行业:聚焦的差异化战略,高端行业如特殊行业、汽车、电力、通信、轨道交通等行业,跟国民经济紧密相关,是公司重要下游目标市场。2)战略行业大客户:大客户需求稳定,对自身质量管控要求高,对检测服务要求高,价格不敏感。a)销售架构上的一体化管控优势,2010年在战略性行业设立有针对性的销售队伍(特殊行业业务中心、汽车业务中心);b)实验室端内部针对重点行业配备相应技术队伍,针对技术服务要求,技术能力如何提升有针对性的安排实验室队伍去保障。

Q:人员规划和人均产值的目标?

A:18年人员增速较快,19年在人员增速上调整有下降,在6%左右,人均营收39万,提升幅度大。2020年人员增速控制在10%以内,人均产值(内部重要衡量指标)会继续提升。偏重人员素质结构调整,以前偏重应届生,后面会偏重吸纳成熟行业人才,检测手段通过自动化检测自动校准、信息化改造而提升,降低对一线操作人员的依赖,坚持大客户策略降低对市场销售人员依赖。

Q:内部管控提速增效,整体思路和具体怎么落实?

A:设立了采购中心,重点成本项目集中管控。人员增长控制,人员规模增速下降,内部重车辆使用、场地增加等做了针对性控制,19年有一些成效,20年成效会更加明显,有潜可挖。

Q:质量管控和信息化建设在哪些方面会出现质量问题?国内小微、一线、国际龙头在检测质量上的差别?

A:证书报告记载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行业公信力,公司经营的生命线。大机构在质量管控上投入更高,小微机构在资金实力和技术手段上投入上更低,面对的质量风险更高,在具体质量管控上有不太规范的地方。

Q:2019年CNAS 3400多项,较大提升,技改对于检测种类提升的规划?

A:CNAS认可3408项,CMA认可27143个参数,基础资质代表进入门槛。其他的,如农业农村部指定实验室,特殊行业资质,航空航天主机厂、汽车整车主机厂等多方认可资质。资质的多少代表检测机构的实力和行业内的竞争力,资质上综合性和全面性处在同行机构的前列。

Q: CNAS在20年增加多少个有规划吗?

A: 认可项目跟业务相结合,今年新布局的能力会相应增加相应资质。根据技改投入和新规划的能力建设,CNAS和CMA等基础资质合计增加超过2000项。

Q:19年政企客户的收入比例?

A:政府采购集中在食品和环保版块,食品里政府占80-90%,环保里政府占70%左右。其他传统和特殊以企业为主。特殊行业不作为政府采购领域来看待。

【业务情况】

Q:公司对2020年特殊机构和汽车业务展望?

A:特殊行业和汽车行业占比较高,疫情对特殊机构板块影响不大,存在延后滞后效应。汽车销售近两年处在调整期,疫情影响下销售不景气,公司对于汽车板块的应对策略:1)增加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检测能力布局,新领域能力建设保证汽车板块的持续增长。2)客户选择上侧重自身经营销售好的客户,例如长城、吉利,减少与经营有困难的客户或零部件厂商的合作,来减少汽车行业对自身的影响。

Q:公司传统业务增速稍低是因为特殊行业还是汽车行业影响?

A:特殊机构行业和汽车行业收入占比较高。特殊机构增速超过整个公司增速,汽车行业增速低于公司增速,汽车制造业整体处在调整期,传递影响到检测行业。去年公司是同行机构中在汽车行业业务里唯一保持增长的企业,增长两位数。

Q:特殊行业Q1订单延后,历史上特殊行业营收和订单规模,全年的预期?

A:去年特殊行业的季节分布比较均匀,和公司整个季节性基本符合。2020Q1特殊行业形成收入非常少,全年预期特殊行业收入没有变化,产能上和同行机构区别最大,公司产能没问题,3.28亿技改投入中一部分针对特殊行业测试需求能力的补强。产能弹性较大,一台设备按8/12/24小时不停机(人员轮班)来测算产能弹性较大,公司产能没问题,只要有订单,产能都能满足。

Q:预计二季度特殊行业的业务开展情况?

A:3月份特殊行业订单正常跟进,现在随着物流恢复,一些地区的订单进入实验室,整体进入逐步恢复阶段,相关订单也在逐步跟进。

Q:计量校准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

A:随着计量校准业务规模上来后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去年仪器平均单价有较大提升,放弃了一些在计量校准上中小型价格敏感(片面追求低价)的客户,今年有调整针对中小型客户设立电商平台,保障业务的增长。

Q:计量校准毛利率下降的原因?

A:计量服务-6.85个pct、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毛利率-2.66个pct,主要由于人工成本、折旧、场地租赁费用占比提升(即固定费用占比提升):1)人工成本,18年招聘很多应届生员工(半年的薪酬),经过培育19年可以成熟的承接业务(整年的薪酬),19年人工成本上升。2)折旧费用上升由于技改投入,设备逐步到位,以及部分设备未完成资质评审不能发挥产能,折旧费用也会上升。3)租赁场地成本提高,由于子公司拓展,对场地有3-5年规划的租赁,短期占比提升,后期随着收入增长固定成本占比会有所降低。

Q:食品环保毛利率的合理水平在什么位置?

A:13、14培育,目前在快速发展,19-20年食品环保增速都会在50%以上,毛利率按细分领域(如环保分为土壤、大气、水)和地区,毛利率有不同。

Q:老检测项目价格是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如果工业需求不好的情况下降价压力如何?

A:以计量校准为例,去年计量校准业务的平均仪器校准单价是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1)新项目有定价权。每年都在新建同行机构没有布局的能力,资本性支出和设备投入,一开始价格水平会高一些。

2)大客户战略,部分放弃中小型客户(对价格敏感、期望低价合作),因此价格水平维持的较好。针对中小型客户,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尝试通过网络营销和电商平台来加大会中小客户开发,降低销售费用抵消价格影响并增加毛利,预计未来中小客户会保持一定的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价格会有下降的趋势,但整体可控,对毛利率不会有太大影响。

Q:海外机构单项收入(总收入/总检测项目,类似客单价)下降,公司是否统计过这个指标的趋势?

A:新布局的检测项目随着竞争对手能力跟上,价格下降趋势不可避免,是市场规律。对公司而言,战略性行业大客户开发,提升和单一大客户合作量,把大客户放在衡量销售的第一位置,把整体价格下降趋势放在次要位置。近几年,大客户数量、与单一大客户合作量、大客户占营收比重,都在上升,也说明我们的营收质量在提升。

Q:新业务(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检测)项目进展情况?和华为的合作情况怎么样?

A:元器件筛选、新能源汽车、电磁、半导体芯片检测等发展较快,收入贡献更明显,元器件筛选布局和收入贡献更快。5G、智能驾驶布局较晚,收入贡献稍差,能力布局紧贴市场需求,不会太超前。和华为合作比较全面:计量校准、电磁兼容、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华为海思芯片等都有涉及,近几年合作程度不断加深,是全方位的合作。

Q:新领域如通信航天轨道交通的开拓能力?市场份额规划的信心基于什么?

A:检测和前沿技术,如5G、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公司主要做市场有成熟需求和应用性需求的布局,自动驾驶、5G和车辆网相通,要形成较大市场需求还要一段时间。根据整车厂研发进度,测试需求在公司占比不会太高,主要是前期的布局,最终需求释放时希望能把握住机会。特殊行业需求能够把握,比较明确地对特殊行业客户深入开发并持续跟进,其他同行机构也会关注到但不会像公司这么持续和系统性。

【财务细节】

Q:公司销售费用率14%,其中70%是员工薪酬,发生在什么地方?

A:公司采用灵活、优于竞争对手的激励机制,利于市场拓展,使得销售人工费用占比较高。销售费用是市场人员开拓业务的相关开支,如上门业务介绍,其他的订单额度和订单回款是算在销售提成里。

Q:公司短期借款增加较多,金额的用途?

A:属于流动资金性借款,用于正常的经营开支,例如外协费、工资等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开支。

Q:应收账款的来源主要是哪些下游?考核会提升吗?

A:40%以上来自特殊业务客户和政府客户,年末结算导致应收提升,特殊业务和政府客户信用较好,只是应收账款增加,坏账没有太多影响。

Q:公司公告的关联交易新授信3亿元融资租赁,公司过往融资租赁的利息水平?公司为何还考虑增加较多的融资租赁?

A:非交易授信是对方给予的授信额度,是一个最高额度,不代表公司一定会实施3亿的关联交易的融资租赁。上市前,融资租赁业务利率4.75%,手续费1.5%,整个资金成本6.25%左右,上市后有所下降,外部和内部都会下降15%左右,整个的资金成本在5.3%左右,是比较好的利率状态。融资租赁业务的资金用途相对宽松,与银行授信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的专项用途使用来比,具有更灵活的使用范围,可以使用到更多的业务上。公司在融资租赁业务开展时会结合款项的用途以及融资成本来选择最优的融资途径和利率。

Q:经营活动收到现金流流入/营业收入过去4、5年一直在下降,民品行业尤其工业检测账期有拉长吗?

A:下降主要受到政府客户和特殊机构客户影响,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其他行业账期和以前相当,没有明显上升。整个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整体多年超过净利润。

Q:公司固定资产和华测处于差不多的水平,和华测的固定资产和营收的差异如何?

A:华测主营业务方向和公司有所不同,投入设备类型差别非常大,每个领域投入力度不同,食品、环保、化学的设备是进口分析仪器,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是定制设备。公司大力投入设备,处在折旧上升的高峰期,华测上市时间早,大规模投入时间已过,折旧小,设置一些设备折旧完了就在报表里没有体现,也存在产能新布局没有完全释放,不够饱和的情况。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整理:唯常思价值投资网

唯常思专注价值投资,致力于价值投资的传播,愿每个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像机构投资者那样思考,Wechance意为我们一起探索机会,唯常思意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唯有经常思考,而且是独立思考和原创思考,个人投资者通过学习价值投资的分析方法,可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投资体系。

欢迎关注,栏目正在逐渐制作和完善中。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柏楚电子分析师交流纪要20220617(62 次阅读)
  2. 广联达投资者交流20220616(62 次阅读)
  3. 中控技术交流20220615(62 次阅读)
  4. 传音控股交流20220616(62 次阅读)
  5. 中控技术交流 20220614(62 次阅读)
  6. 百度2022年第1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 20220526(62 次阅读)
  7. 网易1Q22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5(62 次阅读)
  8. 快手1Q22业绩电话会议纪要20220524(62 次阅读)
  9. 金蝶国际交流纪要 20220523(62 次阅读)
  10. 用友网络交流纪要20220525(62 次阅读)

本网站的行业研究报告公司研究报告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的行业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由唯常思价值投资网整理编辑,不涉及任何股票的推荐。 由此 <<返回首页>>
cache
Processed in 0.004429 Second.